痴情才女许广平:追随鲁迅半世纪,死后为何没有与鲁迅合葬?
1968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70岁的许广平因心脏病突发陷入昏迷。在昏迷中呢喃着“骨灰听党安排”,手指却死死攥住枕边的鲁迅手稿影印件。三天后,她的骨灰被分为三份:一捧撒在上海鲁迅墓旁,一捧混入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泥土,最后一捧随风扬入黄浦江。
1968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70岁的许广平因心脏病突发陷入昏迷。在昏迷中呢喃着“骨灰听党安排”,手指却死死攥住枕边的鲁迅手稿影印件。三天后,她的骨灰被分为三份:一捧撒在上海鲁迅墓旁,一捧混入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泥土,最后一捧随风扬入黄浦江。
周总理重复了一遍,随即向她解释:“我和鲁迅先生不仅是同宗,还是远房亲戚呢,可惜没能和先生真正相见一面。”
一位无畏的战士,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活动。何香凝以笔为剑,创作的画作饱含革命情怀,激励无数人投身革命,为中国革命事业和妇女解放运动立下不朽功勋。
为什么说中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就是因为我们的人生刚刚过半,我们已经体验了童年的天真,少年的懵懂,青年的绚烂,已经或即将迎来人生的巅峰,以及无法逃避的迟暮之年。
古往今来,爱情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美好的爱情总是让人心旷神怡。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过许许多多或传奇,或感人的浪漫爱情故事。而那些写尽爱恨情仇的文人才子们的感情际遇,更是格外精彩。
书中那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故事,看似平淡无奇,却将婚姻的真相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蒋二半夜偷送高粱面给媳妇,在妻子受伤时,他不仅努力操持鱼塘,还不忘妻子的需求,用行动给予关怀。这些故事都在诉说着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
1925年,许广平给鲁迅写下第一封信时,这位北大女学生或许未曾想到,她会成为撬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根杠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