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全新交联方法绘制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
近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光交联的策略,可定量活细胞中与DNA直接接触的蛋白质。这项研究成果于5月22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
近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光交联的策略,可定量活细胞中与DNA直接接触的蛋白质。这项研究成果于5月22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
发育表达基因在广泛器官的形成中起着基础作用。睾丸形成所需的Y染色体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基因Sry仅在胚胎发生期间的狭窄时间窗内被激活。然而,激活Sry的过程仍不确定。
组蛋白是核小体的核心成分。核小体包裹并压缩DNA形成染色质,限制了需要DNA作为模板的细胞机制对DNA的可及性。组蛋白因此在转录调控、DNA修复、DNA复制和染色体稳定性中发挥核心作用。DNA的可及性通过一组复杂的组蛋白后修饰(也称为组蛋白密码)和核小体重塑来
乙酰化 染色质 组蛋白 组蛋白h4k79ac h4k79ac 2025-06-25 01:27 8
组蛋白 实现了 将数米长的真核 DNA 包装成 10 μm 的细胞核,同时确保 DNA 在转录、复制和修复过程中仍然可以被访问。在核小体 DNA 包装中 , 四种核心组蛋白 分别为 H2A, H2B , H3 和 H4 ,但连接组蛋白( H1 )的功能 仍旧没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 基底样 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高度重叠)通常表现出显著的治疗耐药性、高转移风险及较差的患者预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 药物 有关【1,2】。表观遗传调控是决定细胞状态及肿瘤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关键机制之一,而表观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陈柱成团队发现人源染色质重塑蛋白 SMARCAD1 对亚核小体的偏好性,并与郗乔然团队合作验证了 SMARCAD1 这一功能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干性维持的重要作用。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深入理解CRC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推动精准诊疗和新靶点发现的关键路径。近年来,tRNA修饰作为表观转录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肿瘤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 Trends Cell Bi
核小体是 真核生物 染色质的基本单元。经典的核小体由 147 bp DNA 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 其中 组蛋白八聚体 由 两 拷贝 H2A-H2B 二聚体和 一拷贝 ( H3-H4 ) 2 四聚体组成。 染色质 结构高度动态 可塑 , 核小体在复制,转录,
长期以来,乳酸(lactate)被视为细胞代谢中的“废弃物”。在经典代谢路径中,细胞在缺氧或高强度代谢状态下会启动糖酵解,快速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由于缺乏氧气,丙酮酸无法进入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而是被还原为乳酸,以再生NAD⁺供糖酵解持续进行。这一过程虽然维
乳腺癌的复杂性,特别是其最凶险的亚型——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 breast cancer),常常让治疗陷入困境,预后不佳的现实。长久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揭示癌细胞内部的“基因密码”,试图找到能够精确打击肿瘤的“阿喀琉斯之踵”。
组蛋白修饰对染色质功能具有关键调控作用,影响组织分化和癌症发生等生物过程。游离细胞DNA((cell-free DNA, cfDNA)是血浆中的非随机片段化DNA,来源于多种组织的细胞死亡。cfDNA片段化模式,如片段大小、末端基序(end motif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