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万个细胞,首个小鼠局部大脑联接图谱公布
4月9日,位于美国西雅图的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简称“艾伦研究所”)发布消息称,科学家完成迄今为止最大的大脑联接和功能图谱——皮层网络机器智能 (MICrONS) 项目,并称该项目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神经科学实验。
4月9日,位于美国西雅图的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简称“艾伦研究所”)发布消息称,科学家完成迄今为止最大的大脑联接和功能图谱——皮层网络机器智能 (MICrONS) 项目,并称该项目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神经科学实验。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大脑,在形态上差异巨大,但在功能和电路上,却惊人地相似。这不是巧合,也不是共祖的遗产,而是进化在不同路径上抵达了相似答案的又一案例。
本综述梳理了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方法的重要发展历程,总结了当前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的特性和应用范围,还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
论文 合集 imetaomics 脊椎动物 叶绿体基因组 2025-04-06 10:39 2
共同祖先差异 昆虫和哺乳动物的最后一次共同祖先可追溯到约5亿年前,当时两侧对称动物刚分化出不同支系。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其六足形态(三对附肢)源于外骨骼分节和附肢特化的结果;哺乳动物则属于脊索动物门,四肢由脊椎动物的肉鳍演化而来。两者从源头就遵循不同的发育蓝
近百年来,由于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等原因,地球表面升温,形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环境压力。在不同的二氧化碳背景下,地球生态系统将走向何方?在全球变暖趋势下,生态系统的韧性有多强?
小矮星承认,他完全被大自然最普遍、最液体、最堂吉诃德的形式——螺旋的奥秘所吸引。小矮星对它的起源问题感到困惑。尽管他被这个世界的原型漩涡所淹没,但他确信一件事——这些奇妙的螺旋排列不可能纯粹来自物理起源。
近日,我校华西医院高原医学中心邓成教授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Constitutively active glucagon receptor drives high blood glucose in birds”的研究论文。研究从分子进化和生理适应的角
雷氏七鳃鳗作为现存的无颌脊椎动物代表,是一种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过渡类型,被视为研究脊椎动物演化的重要模式生物。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辽宁师范大学七鳃鳗研究中心等单位采用华大自主研发的DNBelab C4和 DNBSEQ测序平台,利用单细胞RNA测序和
“吃了吗?”这是一句中国人常用的见面问候语。但是,在遥远的古代,人们见面时问的是:“无它乎?”
龙腾四海辞旧岁,蛇舞九天迎新春。乙巳蛇年将至,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自然博物馆与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的 “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于1月14日至2月16日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临展二厅拉开帷幕。同时,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改造,国家自然博物馆“脊椎动
幼儿园小孩知识教育重在兴趣生活知识的教育,这个阶段的英语也是启蒙教育,以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单词为主,一般就是动物类、颜色类、食物类、家庭成员类、数字类这些为主。而且这个阶段配以图片,形象直观。以女老师的读音播放跟读,让儿童很快的能接受,并学会读记住意思。
在脊椎动物的复杂发育过程中,身体轴体的形成是一个协调生成多种组织并精确构建空间结构的关键环节【1】。这些组织来源于胚胎尾端的 祖细胞群,其中脊索作为轴体形成的标志性结构,位于胚胎中线,发挥着力学支撑和信号调控的双重作用【2】。脊索不仅指导神经管和中胚层的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