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重建全球:观念的全球流动
呼应着国际学术界的新进展,以及面对“全球大变局”,如何理解“全球”,如何重建全球秩序,思想观念在全球的流动中又如何被吸收采纳,进而形塑了全球空间的特性,成为重建全球秩序的动力与思想基础。诸多问题,都需要从思想观念的历史进程中找寻启迪。为此,复旦大学历史系暨全球
呼应着国际学术界的新进展,以及面对“全球大变局”,如何理解“全球”,如何重建全球秩序,思想观念在全球的流动中又如何被吸收采纳,进而形塑了全球空间的特性,成为重建全球秩序的动力与思想基础。诸多问题,都需要从思想观念的历史进程中找寻启迪。为此,复旦大学历史系暨全球
5月24-25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暨全球史研究院召开了“重建全球:观念的全球流动”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英国、日本、韩国、中国的历史学者齐聚复旦校园,就全球思想史展开讨论。在会议议程最后,特设了“全球思想史研究的未来”圆桌论坛,中外代表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整理
以上从历史、政治、伦理三个方面阐释了丸山的“古层”论。经过整体的考察可以看到,在日本的“古层”中,历史意识是最根底的东西。不论是伦理意识还是政治意识,都沉淀着同一个世界像:“历史只是自然时间的经过”,是靠灵力之“势”而不断“生成”“延续”乃至“流动推移”的,那
初夏时分,在湘潭市看望了暌违十多年的满婶后,我又习惯性地开启了每新到一地必先寻觅文化先贤之旅。在网上搜到中国近代史上的怪杰、著名政治活动家、文化人士杨度故居旧址的具体位置后,立马请满婶之子、我的堂弟驱车载我前去一探究竟。
不知从何开始,人们好谈“经验”,特别是在中国哲学和中国思想的研究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在对“经验”的推崇中,“生存经验”“生活经验”或所处的生活境域、日用常行或日常的生活世界,被提到了至上的地位。按其内涵,这种被注重的经验,虽然常常被视为生活过程的内容,但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