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桌盲盒 | 《路在脚下》:时光里常读常新的一本书
2011年5月,承蒙新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富铨先生相赠其著述《路在脚下》,得以有幸拜读此书。此后,为查找一些相关资料,也不时要去翻阅一下。近日,在撰写彩烟文化方面的文章时,又认认真真地读了一回,感觉常读常新,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
2011年5月,承蒙新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富铨先生相赠其著述《路在脚下》,得以有幸拜读此书。此后,为查找一些相关资料,也不时要去翻阅一下。近日,在撰写彩烟文化方面的文章时,又认认真真地读了一回,感觉常读常新,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
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泳超教授主编,汇集国内外35位学者的37篇讲演稿,分为综论、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说唱五大板块,系统呈现了新世纪以来民间文学研究的前沿成果与学术脉络。
2024年12月,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的《回到话语之乡:给孩子上民间文学课》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2012年9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回到话语之乡:周益民的“另类课堂”》的“升级版”,既有核心内容的延续,更有崭新内容的充实,生动展现了一名有责任感的小学语文教师拓
2024年12月,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的《回到话语之乡:给孩子上民间文学课》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2012年9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回到话语之乡:周益民的“另类课堂”》的“升级版”,既有核心内容的延续,更有崭新内容的充实,生动展现了一名有责任感的小学语文教师拓
2025年5月23日到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2025 海峡两岸民间文学与民俗文化论坛在福建厦门海沧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 80 余位学者聚焦民间文学与民俗文化领域,展开深度学术交流,为深化两岸文化共鸣、促进心灵契合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安德明表示,民间文学与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构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具有强化人们历史认同与群体认同的重要功能。海峡两岸民间文学与民俗文化一脉相承,两岸人民共享的标志性符号是增进两岸文化认同、构筑两岸
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厦门市石室书院)、厦门市社会科学院承办,《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民间文化论坛》编辑部协办。
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非遗文化面临着传承断代、商业滥用等困境。当传统邂逅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成为非遗文化焕发新生的关键,而启服云,正为非遗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注入新动能。
都说双子座像风捉摸不定,今天学潜水明天学插画,其实你们可以把他当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她们就是很像揣着玻璃瓶找星星的孩子,每次遇见什么新鲜事物总是想要装一颗星星进去,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他们想要收集世界的所有美好,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双子座突然守着某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