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食腐动物的数量正在减少 这对人类健康来说是个坏消息
超过三分之一以死动物为食的大型动物正在挣扎求生,科学家发布的一份新报告警告说,它们的灭绝可能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并导致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增加。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376种脊椎动物食腐动物的数据,发现其中36%的物种目前被认为受到威胁或数量正在下降。
超过三分之一以死动物为食的大型动物正在挣扎求生,科学家发布的一份新报告警告说,它们的灭绝可能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并导致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增加。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376种脊椎动物食腐动物的数据,发现其中36%的物种目前被认为受到威胁或数量正在下降。
任何曾经通过牙齿清洁的人都知道牙齿有多么敏感。这种敏感性提供了有关我们咬合和咀嚼时的温度、压力和疼痛的重要反馈。然而,硬牙釉质内的敏感组织最初是为了一个非常不同的目的而进化的。
周忠和,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获2024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
生命起源与演化是全球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重大课题。40多年来,朱敏一次次穿梭在崇山峻岭间,找化石、做研究,他的多次重大发现和科研突破,填补了古生物学的空白,也改变了“从鱼到人”研究的传统认知。如今,越来越多的远古鱼类,在朱敏院士和团队的不懈追寻中逐渐现出真身,
在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策划“大国科学家”系列报道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播出。本期推出《朱敏:不懈追寻 探索“从鱼到人”生命起源》。
生命起源与演化是全球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重大课题。40多年来,朱敏一次次穿梭在崇山峻岭间,找化石、做研究,他的多次重大发现和科研突破,填补了古生物学的空白,也改变了“从鱼到人”研究的传统认知。如今,越来越多的远古鱼类,在朱敏院士和团队的不懈追寻中逐渐现出真身,
生命起源与演化是全球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重大课题。4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一次次穿梭在崇山峻岭间,找化石、做研究,他的多次重大发现和科研突破,填补了古生物学的空白,也改变了“从鱼到人”研究的传统认知。如今,越来越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胁迫正在导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衰退,这一现象已构成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危机。基于基因组学的大数据分析,尤其是通过成对序列马尔可夫溯祖模型模拟历史有效种群大小(N),进而评估物种进化潜力与长期生存能力的方法,已成为解析历史种群波动的研究范式
实际上,耳朵上的这个洞是人类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医学上称之为“先天性耳前瘘管”。在人类胚胎发育到第四周的时候,依然会发育出类似鱼类的鳃弓和鳃裂的结构,只是在胚胎发育的后期,这些结构又愈合,发育成了颌骨、中耳腔、三块听小骨、喉软骨等器官。但如果“第一鳃裂”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洛阳地处南北生物的交汇带,温寒湿润的气候、纵横密布的水网、复杂多样的地形,为动植物种类繁衍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近年,洛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相继建立了总面积达1341平方公里的42处自然保护地,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繁育,
5月18日,呼和浩特市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在呼和浩特博物馆开幕。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期间将汇聚全市博物馆共同开启一场贯穿历史与未来、传统与创新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