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话剧《京报》再上演,西城区正式启动原创剧“大思政课”
6月28日,全国首部以著名报人邵飘萍为原型的原创话剧《京报》经新编后亮相西城区文化馆缤纷剧场,“艺术点亮信仰之光”西城区原创剧“大思政课”也正式拉开帷幕,为来自机关、学校、社区的500余名观众带来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6月28日,全国首部以著名报人邵飘萍为原型的原创话剧《京报》经新编后亮相西城区文化馆缤纷剧场,“艺术点亮信仰之光”西城区原创剧“大思政课”也正式拉开帷幕,为来自机关、学校、社区的500余名观众带来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引发观众思想和精神的觉醒,呈现邵飘萍及《京报》事迹浓缩展现的觉醒,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在原有版本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沉浸式思政大课堂开篇的序章,倾力推出原创话剧《京报》觉醒版。6月7日至8日,该剧亮相第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清末诗人易顺鼎的一首《天桥曲》,道出了天桥一带曾经的热闹与繁华。天桥不仅存留了市井生活的烟火和喧闹,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拯救国家危亡、谋求民族解放的拼搏和牺牲。
韦东奕堂哥表示,该账号并非假冒,确实是韦东奕本人的账号,开设个人账号是为了“建立一个真实可控的窗口”,是家人提议、本人同意的决定,并非为了流量或商业行为。韦东奕并不打算开直播,除非本人有主动意愿。“他很担心被恶意截图、拼接成片段,会有不好的舆论影响。”
6月7日晚,四川省乐山市,岷江边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剧场内,掌声雷动。观众为之鼓掌的话剧《京报》,讲的是一位金华人的故事。他就是邵飘萍,中国新闻先驱、《京报》创始人。
2025年度“京报移动融媒讲堂”第四期课程将于 6月6日(周五)14:30 在北京日报采编中心一层报告厅举行,邀请视频直播编辑部李典超就《手机短视频构图与运镜》相关内容进行分享,结合实际案例,助力一线记者“随手拍大片”。
1919年6月2日,《晨报》副刊开始连载《马氏资本论释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在《曙光》《晨报》《京报》等北京地区进步报刊上发表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文章。
AI时代,当所有问题都能迅速得到解答时,孩子是否会在这股信息的洪流中失去那个推动人类进步的宝贵技能——提问?本书作者为我们揭开了提问的奥秘,告诉我们,语言和逻辑思维的力量,不仅仅在于让孩子学会思考,更在于学会提问。本书是方法论作品,更是一套实战指南——书中详细
全书以传世《诗经》文本为主,参证清人学术成果,兼取出土安大简、阜阳简、上博简、海昏侯简和熹平石经《鲁诗》残石所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面向:从古史追踪诗旨的脉络和演变,从异文探索《诗经》文本与四家诗异同,从竹简和石经残石复原《诗经》篇章的顺序,从石经残文和竹简
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我所指的不必读的书,是谈书的书,是值不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