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于1641年离世,他的精神却延续至今
在此之前,他曾多次尝试,却总能活着返回。这一次,却没有奇迹发生。记者们不断追问他,为什么要攀登珠峰?其实,他们真正想知道的是,攀登珠峰究竟有何意义,值得你以命相搏?马洛里在被逼迫的情况下,回答道:“因为山就在那儿。”
在此之前,他曾多次尝试,却总能活着返回。这一次,却没有奇迹发生。记者们不断追问他,为什么要攀登珠峰?其实,他们真正想知道的是,攀登珠峰究竟有何意义,值得你以命相搏?马洛里在被逼迫的情况下,回答道:“因为山就在那儿。”
1924年6月,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和队友出发攀登珠峰,再也没有下来。
孔子周游列国时留下“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训诫,十六世纪的江南,徐霞客的母亲将同样的话语赠予即将踏上征途的儿子。跨越千年的相似叮嘱,在不同的人生轨迹中绽放出迥异的光芒,这并非简单的道德桎梏,而是中国文化中对“孝”与“志”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