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指挥大师携手成都交响乐团,在成都奏响“记忆”
音乐会上,莫扎特的《“魔笛”序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第十二交响曲“1917年”》等经典作品在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轮番奏响。在辛奈斯基的精准把控下,成都交响乐团以精湛的技艺为作品注入了深刻的内涵,赢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音乐会上,莫扎特的《“魔笛”序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第十二交响曲“1917年”》等经典作品在成都交响乐团音乐厅轮番奏响。在辛奈斯基的精准把控下,成都交响乐团以精湛的技艺为作品注入了深刻的内涵,赢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阳春三月,迎来了演出旺季,回望第一季度的演出,展望下一季度的演出安排,可以发现,“老大师”的到来总能制造热点;“新曲目”的发掘被更多乐迷关注,尤为可喜的是,室内乐的接受程度愈来愈高,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
3月14日晚,由四位当代杰出的俄罗斯音乐家组成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弦乐四重奏”与特邀嘉宾黄亚蒙在北京音乐厅上演了“完全老肖”专场音乐会,演绎了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四部重量级室内乐作品,为京城观众呈现了一场质量上乘的室内乐盛宴。音乐家技巧之精湛,音乐风格把
4月4日至4月30日,国家大剧院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将与观众见面。本次活动集结了21支职业交响乐团、21位指挥名家、1支国际名团,将带来26场音乐会,集中展现中国交响乐的魅力。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肖斯塔科维奇的一生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音乐传奇。在1937年列宁格勒的政治高压与社会动荡中,他通过创作深刻反映了时代的困境与个人的精神抗争。自幼受母亲影响而显露音乐天赋的肖斯塔科维奇,凭借19岁时创作的《第一交响曲》一举成名,
我的一九八0始于苏亦湄家。在我经历了灰暗平淡的前半生之后,苏亦湄为我推开了一扇云缝中的窄门,带我走进另一座音乐之城。那年七月,我从冰城大学到北京洛肄叔叔家过暑假,我就像一只冬眠了三十一年的青蛙,在逐渐解冻的河畔土洞中一日日苏醒,艰难地蜕去麻木僵硬的躯壳,还原为
苏联领事馆内,暖烘烘的热气肆意弥漫,浓郁的伏特加酒气仿若幽灵般在空气中飘荡,二者相互纠缠,熏得我腕间的怀表裂痕处,缓缓渗出第 5 道诡异的蓝血。我下意识地裹紧身上的貂皮大衣,那柔软的皮毛轻轻摩挲着脸颊,带来一丝短暂的暖意,可腋下枪套却紧紧勒着三天前被忍者刀残忍
今晚这首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来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花样年华”的既视感就出来了?《Jazz Suite No. 2: Waltz 2》是苏联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的著名作品之一。它的旋律动听,配器独特,深受音乐爱好者
丨介绍丨作为华语乐坛炙手可热的“金曲制造机”,韦礼安以他细腻动人的创作和深情的演绎俘获了无数歌迷的心。无论是《如果可以》里的温柔坚定,还是《女孩》中的真诚热烈,或是《慢慢等》传达的耐心勇敢,都引发了无数歌迷情绪共鸣。
在一方由音符构筑的天地里,没有尘世的喧嚣纷扰,唯有纯粹的情感在弦间流淌,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又美好的世外桃源,忘却了烦恼与疲惫,只沉浸在这极致的音乐幻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