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天津岁月,戏剧华章
1910 年 9 月 24 日,一个注定要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日子,曹禺出生于天津的 “万公馆” 。彼时的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商埠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阵地,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曹禺的家庭虽逐渐走向没落,但封建官僚家庭的底蕴仍在,为他提供了接触多元文
1910 年 9 月 24 日,一个注定要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日子,曹禺出生于天津的 “万公馆” 。彼时的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商埠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阵地,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曹禺的家庭虽逐渐走向没落,但封建官僚家庭的底蕴仍在,为他提供了接触多元文
1902 年 5 月 2 日,那是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再平常不过却又意义非凡的日子。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与意公使嘎里纳,在天津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里,签订了《天津意国租界章程合同》 。这份合同,如同一个楔子,硬生生地将天津的土地划出了一块独特的区域 —— 意租界,占地
“十年来,中国戏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种种乱象,面对一系列堵点、难点、痛点,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戏剧事业才能得到真正健康有序的发展。”5月22日上午,刚刚走下颁奖舞台的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和曹禺剧本奖的获奖者,又应中国剧协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要
“十年来,中国戏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种种乱象,面对一系列堵点、难点、痛点,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戏剧事业才能得到真正健康有序的发展。”昨天上午,刚刚走下颁奖舞台地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和曹禺剧本奖的获奖者,又应中国剧协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要求,围
在北京城的老胡同里,住着一位改变中国话剧命运的老人。他叫曹禺,人们都说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这话不假,从《雷雨》到《日出》,他笔下的人物至今仍在舞台上鲜活地跳动着。1933年,23岁的曹禺写出了《雷雨》,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石头,激起千层浪。这部戏后来被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