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秦简”解密:2000多年前的情书写了啥?
2010年初,北京大学得到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入藏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珍贵秦简牍。按照考古学惯例,这批简牍被称为“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即“北大秦简”。
2010年初,北京大学得到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入藏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珍贵秦简牍。按照考古学惯例,这批简牍被称为“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即“北大秦简”。
在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嬴政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有人说他是残暴不仁的暴君,焚书坑儒,劳民伤财。但你有没有想过,真实的秦始皇到底是什么样?如果我告诉你,两千年前一座古墓里出土的4万字竹
你以为秦朝只有“严刑峻法”?2000年前的竹简里竟藏着士兵向母亲哭穷的家书!1975年湖北云梦县出土的1155枚竹简,不仅颠覆了《史记》对秦法的记载,更让现代人窥见秦吏伏案工作患上的“职业病”。这些竹简为何被称为“中国最早法典”?为何日本学者说它们藏着秦楚文化
谈及秦朝,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秦始皇,或是气势恢宏、军容严整的兵马俑。长期以来,秦朝在历史记载中呈现出的形象多以严整规范著称。2009年,北京大学入藏的一批秦代简牍,为学界提供了重新认识秦朝社会文化的新材料,改变了人们以往对秦朝的印象。
2009年,一批从海外抢救回来的简牍入藏北京大学,这是继云梦睡虎地秦简、岳麓秦简之后又一重大秦代简牍发现。按照考古学惯例,它们被命名为“北大秦简”。这批简牍有哪些珍贵记载?将为我们揭示多少前所未知的历史往事?5月17日晚8点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简
5月16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湖北主会场活动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作为“遇见百件荆楚瑰宝”技术支持单位,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繁星计划”携《荆楚瑰宝》数智书及“遇见百件荆楚瑰宝”AI云展等数字化成果亮相,成为活动焦点。
2025年5月16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湖北主会场活动在湖北省博物馆正式举行。活动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主办、湖北省博物馆协会、湖北省博物馆承办,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领导嘉宾出席,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