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日人在陕甘宁边区的反战活动(缪平均)
1941年5月1日,由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提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的活动。其有因革命行动被外国政府压迫而来边区者,不问其宗主
1941年5月1日,由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提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的活动。其有因革命行动被外国政府压迫而来边区者,不问其宗主
清晨七点,当第一缕阳光掠过陕甘宁边区给1936年6月21日解放盐池县的旧址北城墙上的红色记忆展览馆,张军俯瞰着展柜中泛黄的红色文献及抗战实物开始巡馆。作为盐池县红色记忆展览馆馆长,“让革命文物苏醒,让信仰薪火相传” 是他扎根革命老区三十多年的执念。从烽火岁月的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课程,思政课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任务,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视少年儿童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自建党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对儿童的保护、组织和教育工作。1938年10月5日,陕甘宁边区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保育我们后代的战士》中强调:“要坚持长期抗战建立新中国,必须爱护,保育,救济未来新中国的主人。儿童保育工作是
延安时期,先后有英、美、苏等10多个国家600多位外国人到延安及陕甘宁边区访问或工作,他们中有记者、医生、军事顾问等。在延安,他们大都有一种进入“光明之地”的感觉,接触了一支“神奇的队伍”,发现了一个可以寄托灵魂的事业,尤其看到了一种不同于“西安作风”的全新作
1905年,周兴出生在江西省永丰县恩江镇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随后,红色政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江西和福建两省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中央档案馆珍藏着一份档案,首页用红色铅笔写着“政治报告最初稿(富春交来)”,这是毛泽东向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论联合政府》书面政治报告的最初稿铅印本。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毛泽东亲自修改了8次文稿,经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后,向党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