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浦安修来到遵义,点名要见孔宪权:彭总在世时曾多次提到他
"就是这儿了?"北师大党委书记浦安修站在一栋斑驳的老屋前,陪同的当地干部点点头:"孔老就住这儿,这些年腿脚不便,很少出门了。"
"就是这儿了?"北师大党委书记浦安修站在一栋斑驳的老屋前,陪同的当地干部点点头:"孔老就住这儿,这些年腿脚不便,很少出门了。"
“聂帅,您看这段对老彭在朝鲜战场的描写够不够分量?”1982年深秋的一个午后,浦安修将泛着油墨清香的《彭德怀传》书稿轻轻推向茶几另一端。聂荣臻摘下老花镜,手指在“五次战役”的段落上反复摩挲:“要再添几句。那年他七天七夜没合眼,地图上标的箭头比头发丝还密。”
在张宗逊的眼里,彭德怀既是受人尊敬的老首长,又是和蔼可亲的兄长。因此,在见到浦安修的时候,张宗逊总是感到十分亲切……
“您看这张椅子,还是当年彭老总用过的。”1979年深秋的某个下午,北京西郊的院落里,一位身着藏蓝布衣的工作人员扶着藤椅轻声说道。浦安修的手指在磨得发亮的竹编扶手上停顿两秒,抬起头时眼角的皱纹微微颤动:“倒像是昨天的事。”快门声响起,照片定格了这位七旬老人与旧日
在浦安修的心中,丈夫彭德怀永远是那个为国而战的大英雄,而她也将丈夫称呼为“老彭”,以此来表达对丈夫的爱和尊敬。
“老彭的遗愿,总算了结了一桩。”1979年深秋的北京,浦安修摩挲着《彭德怀自述》的扉页喃喃自语。泛黄的纸页间浸染着墨香,也承载着这位共和国元帅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当中央补发的四万八千元工资交到她手中时,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完成了一场跨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