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天内连发3篇Nature和Science,今年顶刊发文量国内前3
4月9日,浙江大学崔一卉与张翔南合作带领团队在顶刊Nature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压力动态调控神经元自噬以控制抑郁发作。该研究发现急性压力会激活(大脑)外侧缰核(LHb)的自噬作用,而慢性压力则会抑制该作用。系统性给予不同抗抑郁药物同样可以恢复外侧
4月9日,浙江大学崔一卉与张翔南合作带领团队在顶刊Nature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压力动态调控神经元自噬以控制抑郁发作。该研究发现急性压力会激活(大脑)外侧缰核(LHb)的自噬作用,而慢性压力则会抑制该作用。系统性给予不同抗抑郁药物同样可以恢复外侧
在现代社会,压力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客,是抑郁症、焦虑症的重要诱因。以往对压力导致的抑郁和焦虑的研究往往都是横断面的;事实上,适度的短期压力有助于生存,但长期慢性压力却可能打破情绪平衡。大脑是压力做出情绪反应的最重要的控制器官,面对压力,我们的大脑如何动态应对?
从决定坚持健身计划到选择尝试新餐馆,人类每天都在“坚持、探索、放弃”之间反复抉择。这种能力不仅是生存的关键,也是心智灵活性的体现。但大脑究竟如何控制这些行为策略的切换?
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致残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在抑郁症的致病因素中,压力是不容忽视的一环。短期适度的压力有助于生存适应,但长期慢性压力会破坏大脑的情绪稳态,最终导致抑郁发作。然而,大脑动态应对压力的机制仍不明确。
帕洛阿尔托Arc研究院(Arc Institute)的Patrick Hsu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这项技术能够无需CRISPR的辅助即可实现DNA的大片段添加、移除或翻转,为基因组编辑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该成果发表在最新的两篇《自然》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