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档案文献展出
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档案文献展11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通过珍贵图片、档案文献资料,展现曾侯乙编钟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出土、保存、阐释利用情况。
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档案文献展11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通过珍贵图片、档案文献资料,展现曾侯乙编钟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出土、保存、阐释利用情况。
据发布会上介绍,曾侯乙编钟三年研究计划涵盖科技融合类、文化传播类、学术出版类三大类。科技融合类包括“大数据库建设”等,文化传播类包括“曾楚编钟大展”“编钟音乐创作”“文创产品研发”等,学术出版类包括“科普系列丛书”“研究系列丛书”出版等。
在湖北省博物馆少儿体验馆内,一群来自武汉市盲童学校的孩子围在曾侯乙编钟仿制件旁。他们的小手轻轻触摸青铜钟架的纹路,在讲解员章旖的引导下,用木槌敲出《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旋律。孩子们兴奋地喊道:“老师,我好像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星星!”随后,他们手拉手唱起《你是我的
站在湖北省博物馆北门广场,我望着清晨排队的人群,突然想起莫言在《檀香刑》里写的:“历史像一条河,流过去的水永远不会回头,但河底的石头永远在。” 那些沉睡千年的“石头”,此刻正躺在玻璃展柜里,等着与每一个普通人对话。
“武汉什么时候成了旅游城市?”2025年“五一”假期,上海白领周远在“长江荣耀号”的过桥仪式上,被身后举着手机连拍几十张照片的东北阿姨说得会心一笑。他想起自己这次选择武汉旅行的初衷,来自手机里2025年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星汉耀江城》的视频——黄鹤楼金翅破屏、
2025年“五一”假期,天南海北的游客又把武汉推上了全国TOP榜单: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TOP10;武汉东湖客流位列全国第二名;黄鹤楼“五一”首日门票预订量全国TOP1;《新闻联播》连续5天4次聚焦武汉……“武汉什么时候成了旅游城市?”社交媒体上,武汉旅游各种名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围绕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湖北省各地文物行政部门及博物馆加强统筹、精心组织,结合实际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在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中,湖北省博物馆系统以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动“博物馆热”升温,多项国家级荣誉花落荆楚,创下“四项全国唯一”佳绩,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在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中,襄阳市博物馆的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获精品奖,湖北省博物馆的出境展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获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云梦县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获优胜奖,湖北是唯一一个收获此3个奖项
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它弹奏着穿越时空的文明交响。一件件馆藏展品讲述着跨越千年的故事,从吴越剑器的冷冽锋芒,到江南织机的经纬春秋,我们可以从青铜器的绿锈里破译商周文明,在书画卷轴的墨痕中感受文人风骨。
5月16日,2025国际博物馆日湖北主会场开幕式及系列活动在湖北省博物馆精彩启幕,邀公众共赴文博盛宴。
《荆楚瑰宝——百件文物看湖北》数智书出版暨“遇见百件荆楚瑰宝”AI云展上线仪式16日在武汉举行,文物瑰宝即刻有了数字“身份证”。读者扫码后,曾侯乙编钟、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文物能以“数字自述”方式,生动呈现其背后的故事。
5月15日,“遇见百件荆楚瑰宝”地铁影像展暨主题专列发车仪式在武汉街道口地铁站启幕,为湖北主会场活动营造氛围。本次活动创新性地以地铁为载体,将其打造成为一座“流动的博物馆”,以百件荆楚瑰宝为媒,借助高清图片展示、沉浸式互动场景搭建以及主题专列运营,构建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