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种心田者,你的人生就会越来越顺
所谓宿命,不过是给认命者量身定制的枷锁,明善恶因果,开启命运转变之门。《了凡四训》开篇便提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所谓宿命,不过是给认命者量身定制的枷锁,明善恶因果,开启命运转变之门。《了凡四训》开篇便提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倘若察觉自身可能会富有,那就持续精心做好当下之事;倘若发觉自身可能会贫穷,那就应预先做出转变,促使自己踏上致富之途。
工作群消息轰炸、孩子升学压力、房贷车贷催缴……你是否也常在深夜被焦虑扼住喉咙?数据显示,中国焦虑症患者已超8000万,每18人中就有1人深陷情绪泥潭!但心理学专家直言:焦虑并非洪水猛兽,真正危险的是“不会自救”!今天,我们从全网爆火的抗焦虑指南中提炼出5条黄金
万历二十三年冬,洪应明在南京鸡鸣寺的残雪中写下"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时,他不会想到四百年后的世界正上演着怎样的魔幻:地铁里的人群戴着降噪耳机吞咽知识付费课程,写字楼的落地窗前瑜伽与PPT齐飞,直播镜头前的主播们同时贩卖着焦虑和解药。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沸腾时代,《
🧠【研究】斯坦福大学实验证实:被夸过程而非结果的孩子,面对困难任务坚持时间多出50%。把“你真聪明”换成具体描述:✅“刚才用乐高搭桥时,你调整了3次底座的角度”✅“背课文前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很聪明”
你是否正在经历:精心准备的策略——总被预判?看似双赢的合作——暗藏杀机?数据显示,现在有78%的职场精英在关键博弈中因心态失衡导致决策失误。真正的博弈高手都明白,维持生态平衡的“合作式竞争”策略,才是持续获利的黄金分割点。
"卸磨杀驴"的典故在热搜榜单上突然翻红。这让我想起去年社科院发布的数据:过度助人导致心理抑郁的案例5年增长270%。为什么我们越努力行善,结局反而越悲惨?难道好人就该被人拿枪指着?拨开2500年前吴越争霸的历史迷雾,答案早已写就。
能量是看不着的,但是却由我们内在的状态决定,你的能量越高,你会越从容,而你能量越低,你会发现人生状态也越来越不好,事实上,你的人生能量级别如何,你的世界便显化什么。
当我们放下“孝顺”的沉重期待,以平视的姿态观察生活,便会发现——真正的爱,是晨起时他塞给你的半块饼干,是过马路时他突然攥紧的手,是深夜里他悄悄为你留的那盏灯。
2025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孤独人口已突破10亿,其中中国占比达23%。当深夜刷屏的短视频、外卖单上的“一人食”标签、微信列表的3000个“好友”成为常态,孤独早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究竟如何打破这一现代困境?科学研究和真实案例揭示:孤独的解药,藏
引子:深夜的辞职信我们小区65岁的退休教师李老师,受不了业主们每天的各种质疑跟不理解,不但退出了业主群,连业委会主任这一职务也辞职了。
说到行善积德,很多人会想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一边是寺庙里默默施粥的老僧,不问来者身份;另一边是商业活动中精准计算的社会捐赠,追求效益最大化。这两种场景背后,暗含着佛教布施观与功利主义慈善观的价值碰撞。
01亲社会行为,写在天性里“人之初,性本善”,亲社会行为似乎根植于人的天性。心理学家在对婴幼儿的研究中发现了亲社会的倾向,间接证明了亲社会行为可能是与生俱来的。研究发现,不到1岁大的婴儿在看到其他陌生婴儿哭泣的视频时,会表现出皱眉、嘴角下拉等反应,这显示出婴儿
成为爱本身,是主动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或许是对邻居的一个善意微笑,或许是在朋友失落时递上的一杯热茶、几句暖心安慰。在给予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他人因自己而绽放的笑容,那笑容就像星星点点的光,慢慢汇聚起来,照亮我们原本黯淡的生活。
传统上,人们往往从生物个体或物种的角度来理解生物进化。然而,《自私的基因》提出,基因才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核心推动者。这一观点颠覆了我们对生物进化的传统理解,使我们开始从基因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生物界的各种现象。
“自私”与利他如人类行为的两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人为私利不择手段,也有人舍己为人令人钦佩。实际上,这些行为背后可能潜藏着基因的深层影响。基因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掌控着生物演化的“密码”,悄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行为。动物界中鸟类遇天敌会警示同伴,人类社会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