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犁,深耕乡土——高福岗的文学突围与文化担当 | 作者 文佳
在邳州文学的版图上,高福岗是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存在。这位深耕乡土数十载的作家,以历史与现实为经纬,用文学之笔在邳州这片土地上织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文画卷。他的作品既流淌着大运河的磅礴气势,又浸润着古老土地的温润气息,更承载着邳州人特有的精神风骨。
在邳州文学的版图上,高福岗是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存在。这位深耕乡土数十载的作家,以历史与现实为经纬,用文学之笔在邳州这片土地上织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文画卷。他的作品既流淌着大运河的磅礴气势,又浸润着古老土地的温润气息,更承载着邳州人特有的精神风骨。
青砖砌成的罗汉墙,烘托着扇扇木雕花棂。房后花木扶疏,景色宜人。这处坐落在徐州市区的“徐海道署”,明清时期曾管辖着徐、淮、海地区的最高行政机关,后来成了张勋复辟的“大帅府”。而此时,第五战区徐州会战的指挥部又设在了这里。清晨,大巷口“张记馓汤铺”的伙计小丢儿,将
1938年4月的台儿庄战场,硝烟在鲁南平原上经久不散。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戴着草帽,沿着战壕巡视前沿阵地,突然被一个奇特的景象定住脚步。
1938年4月的台儿庄战场,硝烟在鲁南平原上经久不散。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戴着草帽,沿着战壕巡视前沿阵地,突然被一个奇特的景象定住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