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晓斌:精准发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出重要部署,旨在进一步激发“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夯实“三农”工作基础。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出重要部署,旨在进一步激发“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夯实“三农”工作基础。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出重要部署,旨在进一步激发“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夯实“三农”工作基础。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7.94亿,其中,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次4.76亿,同比增长39.2%;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32万亿元,同比增长39.6%。两项数据增速均超过城镇居民。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其普及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新能源汽车下乡,不仅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还能带动农村物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以某偏远山村为例,在新能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7.94亿,其中,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次4.76亿,同比增长39.2%;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32万亿元,同比增长39.6%。两项数据增速均超过城镇居民。
当前,数字技术正加快向农村延伸,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从直播助农、电商带货,到远程医疗、线上办事,数字技术正悄然改变着广大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然而,我们也需要追问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些看似热闹的数字化应用,真的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吗
2024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公民具备高阶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30%,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5.37%,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44.07%。上述三类人群大致呈现出1:7:19的金字塔式分布。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历史进程中,县域金融作为连接城乡经济的桥梁、撬动农业现代化的杠杆,正站在前所未有的变革风口。从田间地头的春耕贷款到智慧乡村的数字支付,从农产品期货的套期保值到农村居民的财富管理规划,县域金融的每一次创新都在重塑着中国最广阔县域经济的运行
近年来,农村办酒席需要提前报备的规定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增加农民办酒席的难度,有人认为这是为了保证饮食安全等等。但农村办酒席提前报备这一政策的实施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旨在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与安全,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被重新审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家庭的幸福与和谐不仅依赖于物质条件,更需要情感上的沟通与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而这些事件背后所反
你知道吗?过去农民们口口相传的宅基地可没多少保障。但如今,新规要求所有宅基地必须进行确权登记,这下有了法律的撑腰,大家的“老家底”就有了底!未登记的宅基地可能会面临丧失使用权的风险,等于是在提醒我们,咱自己的“根”不能虚!赶快去村委会报个到吧,去做个心安的登记
在现代化浪潮的迅猛冲击下,中国乡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面对诸多村庄人口外流、房屋空置、传统农业式微等现象,有人忧心忡忡地提出疑问:中国的乡村会消失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乡村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以新的姿态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这是基于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
县域商业体系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中共中央办公厅
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规模持续增大,2024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达16357亿元,同比增长7.2%,行业渗透率达28.0%。2024年中国即时物流用户规模达7.99亿人,同比增长9.1%,未来随着即时物流的持续扩展,2030年用户规模预计将超10亿人。
“我们喝的水,是跟城里一样的自来水。”近日,安化县东坪镇杨林社区居民罗太民打开自家的水龙头对记者说。去年11月,安化县城乡供水公司铺设的自来水管网在杨林社区进家入户,社区群众喝上与县城居民同一水厂的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