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文化包容的铁证——《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图)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刻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于西安(古长安)西出土,现存地点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语言以汉文为主,碑底及侧面刻有古叙利亚文。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刻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于西安(古长安)西出土,现存地点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语言以汉文为主,碑底及侧面刻有古叙利亚文。
在我国明令禁止出境展览的195件珍贵文物中,石碑类文物仅有两件。其一为山西省艺术博物馆的涅槃变相碑,另一件则是珍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北区新馆B2层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此碑声名远扬,西方学者将其与埃及罗塞塔石碑、约旦摩押碑、阿兹特克授时石刻并称为“世界四大名碑”
两天前,我的有关西安碑林图文发给好友后,一位在美大学从事宗教研究的教授朋友反馈:西安碑林最有国际意义的是那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唐朝,明末发现,景教即基督教。他在十年前去西安时看到并印象深刻。同时传来一张当年所拍照片,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