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绿色银行”→会宁县中药材产业的富民之路
会宁县依托独特的中药材种植地理优势与气候条件,以扩大种植规模、强化技术驱动、推进链条经营为抓手,全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将“小草药”培育成支撑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会宁县依托独特的中药材种植地理优势与气候条件,以扩大种植规模、强化技术驱动、推进链条经营为抓手,全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将“小草药”培育成支撑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2018年7月1日,站在黄冈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孙小林攥着一把带泥的茶苗,声音沙哑:“前辈们连死都不怕,我们还怕种不活茶树?”这个曾在沿海城市年入百万的建筑公司经理,放弃高薪回到家乡团风县杜皮乡雪山岭村,带领村民在贫瘠的山地上种出了3500亩白茶,让村集体年收入
初夏在山阳采访,偶然认识了55岁的刘代筠。眼前的刘代筠,眼睛明亮有神,说话声音洪亮,面部表情生动,给人一种极其专注和充满能量的神态。就像他的创业经历一样,30年只干一件事——植树。“我小的时候,山上光秃秃的,偶尔出现一只野兔,都看得清清楚楚。如今,整条沟绿树成
在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上午9点,几辆满载游客的接驳车停在了展厅大门口,开始了今天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之旅。
最近发现不少朋友在阳台种韭菜总是"三天新鲜",要么长成细弱的"头发丝",要么割完就蔫头耷脑。其实韭菜自古就是"懒人菜",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完全能做到"割完三天冒新芽,月月吃上嫩叶苗"。我去年在自家3平米小菜园实践出的这套方法,让邻居都来求教秘诀——春夏季平均1
初夏时节,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107万亩连绵的核桃林间,翠绿的枝头已挂满了新果。郁郁葱葱的核桃林下,经济作物、中药材、野生菌与散养家禽和谐共生,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
双古村7组那片茶园里,一根根2寸左右的嫩芽条,你拥我挤地从茶棚中向天而长,一比高低,从山脚到山岗这一层层碧波的嫩绿,恰似登天的绿梯直挂白云下,虽然没有晶莹的露珠挂在芽尖,但那还未散尽的云雾却将她们亲吻。茶园里,一阵阵“呜呜”的声音传来,两名茶农正在手持电动采茶
谷雨时节,万年县苏桥乡合田村艾家组的千余亩油菜悄然结穗。站在观景台上远眺,层叠的梯田如绿色波浪般随山势起伏,与水田、民居构成一幅田园画卷。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效残次的油茶林,如今却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更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今年58岁的苗木经销商邹光菊是山东泰安人,已在保太镇经营多年,年销售苗木超百万棵。全国各地很多像邹光菊这样的苗木经销商在这里“安营扎寨”,他们看中的正是当地作为苗木种植基地和集散地的独特优势——货源充足、品种丰富、出货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