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千禾“零添加”竟是文字游戏,谁在把消费者当韭菜割?
“千禾0”酱油瓶身上那个醒目的“0”,像极了商家对消费者智商竖起的嘲讽手势。谁能想到,这个被包装成“健康承诺”的符号,竟只是企业注册的商标?3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一纸禁令,宣布全面禁用“零添加”“不添加”等模糊标识,千禾味业连夜承诺整改,但消费者早已怒火中烧
“千禾0”酱油瓶身上那个醒目的“0”,像极了商家对消费者智商竖起的嘲讽手势。谁能想到,这个被包装成“健康承诺”的符号,竟只是企业注册的商标?3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一纸禁令,宣布全面禁用“零添加”“不添加”等模糊标识,千禾味业连夜承诺整改,但消费者早已怒火中烧
你花139块钱买三斤"壹号土猪肉",以为捡到了无污染土猪的便宜,结果发现人家商标注册的是"壹号土",猪肉只是普通猪肉。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7日公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这些标准与公众日常消费的乳制品、肉制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食品添加剂等密切相关。
消费者在超市货架前挑三拣四,本想做个精明的“人间清醒”,却不料被商标界的“魔术师”们耍得团团转。一边是“壹号土”猪肉的“土味谜题”,一边是“千禾0”的“零添加酱油”——这场智商税拼盘,究竟哪道菜更让人“食不下咽”?
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3月27日联合发布59项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配套文件,重点针对食品标签管理、营养信息标示、特殊人群膳食保障等关键领域作出系统性规范。此次调整直击行业痛点,从源头遏制消费误导,强化食品安全透明度,为消费者提供更科学、更精
当超市货架上“不添加蔗糖”“零防腐剂”的标签一夜消失,这场始于配料表的战争或能迎来转折。不允许再使用“零添加”等用语,3月27日,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今天,国家卫健委同市监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继“千禾0”之后,最近“壹号土猪”又给消费者上了一堂拆字课——把商标“壹号土”和产品“猪肉”分开排版,硬是让普通猪肉变身“土味”猪肉。
要问一线老师,教育改革带来的最直接的效果是什么?估计很多老师都会告诉你,那就是新名词越来越多了,现在你要不懂点教育“行话”,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老师了。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日精彩话题,感谢大家的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 点赞 关注 评论
北宋汴京的茶楼里,说书人正唾沫横飞:“今日讲《东坡后传》!此乃东坡居士胞弟苏子西亲笔!”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直到散场才发现“苏子西”实为茶楼账房先生。
调味品上的“千禾0”原来只是个商标而已,并不是其产品真的零添加。这让公众难以置信,原来商家靠玩文字游戏,仅仅一个大大的“0”就能轻松收割亿万用户,这年头,智商税真是没少交。
2025年3月,《消费者报道》对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检测显示,12款检出镉、7款含总砷,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镉含量达0.011mg/kg,虽未超标却引发健康担忧。网友质疑:“零添加的承诺,竟成了文字游戏?”
“千禾0”酱油,在被爆出有重金属“镉”含量,且“千禾0”只是注册商标,面临舆论危机的情况下发布声明,仍然玩文字游戏,将自己的重金属含量“主动减少”10%,太聪明了。。。
更值得警惕的是企业危机公关中的傲慢姿态。面对公众质疑,千禾味业祭出"合法注册"的挡箭牌,却对消费者最关切的"零添加"标准避而不谈。
近日,一款名为“千禾0”的酱油因被检出重金属镉而引发争议。第三方检测机构“消费者报道”的测评显示,送检的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的镉含量为0.0110mg/kg。然而,事件的核心争议并非仅在于食品
有些商家就是喜欢在文字上玩游戏的,特别是网购的时候!什么袜子按只卖的,一张抽纸里面有四层就说是四张,有时候怼的你都没有狡辩的空间了!
315晚会曝光"千禾0"的问题之后,千禾味业就出了4连跌,并且4天总市值就跌去了9.5亿。 在食品安全信任缺失的今天,千禾味业用16年精心搭建的"零添加"帝国,却因为0.011mg/kg的镉含量轰然崩塌。这场看似偶然的质检风波,实则是企业将文字游戏玩到极致的必
宣称“低卡、无糖、营养、瘦身”,近来一些网红食品打着健康卖点,迎合消费者心理,吸引了不少人跟风购买。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红食品虚标成分、配料表玩文字游戏,甚至非法添加药物成分实现所谓“减肥瘦身”等功效。消费者需擦亮眼睛,识别这些营销噱头和文字游戏,保护自身权
消费者奔着购买进口葡萄酒,却因一字之差买到了国内灌装的“进口酒”。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大量标注“原酒进口”字样的葡萄酒产品正通过模糊概念的方式涌入市场,与消费者认知中的“原瓶进口”形成认知鸿沟。如此信息差,给不法商家提供了欺瞒消费者的沃土。海关总署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