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声“向右看”响彻天安门广场,35岁的河北保定易县坡仓乡乡长李依潼带领女民兵方队走过阅兵场,这一刻,她成为全中国的焦点。
一声“向右看”响彻天安门广场,35岁的河北保定易县坡仓乡乡长李依潼带领女民兵方队走过阅兵场,这一刻,她成为全中国的焦点。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当唯一一个全女兵方队——民兵方队迈着整齐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时,全国观众的目光都被方队前列的领队所吸引。
她叫李依潼,来自河北保定易县坡仓乡的乡长,一位从未服过兵役的“零基础”领队。
1990年5月,李依潼出生在河北保定清苑区减村镇东臧村的一个普通农家。父母靠种地拉扯她和弟弟长大,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父母始终重视孩子的教育,常对他们说“读书是走出农村最踏实的路”。
李依潼从小比同龄人刻苦,放学先写完作业再帮父母干农活,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她和弟弟成了村里人眼中“最省心的俩孩子”。
2009年夏天,19岁的李依潼拿着河北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第一次走出了小村庄。
大学开学第一天的升旗仪式,成为李依潼人生的转折点。看着学长学姐整齐的步伐,听着庄严的国歌,她暗下决心:“要是我也能成为其中一员就好了”。
她立即报名加入国旗班。训练比想象中辛苦——站军姿纹丝不动,踢正步精准到每一步距离,摆臂高度都有严格要求。
冬天手冻得发紫也不能缩,夏天汗水流进眼睛也得忍着。但李依潼从没喊过累,别人练一遍,她就练三遍。
大二时,她凭着这股韧劲当上了国旗班班长。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站在护旗队伍前排看着国旗升空,她心中充满自豪。
大学四年,李依潼没耽误过一节课和社团训练,还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成为党员。
周末她去福利院陪孩子,节假日到养老院帮忙,学校志愿者活动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大四那年,面对考研和企业实习的选择,李依潼却决定:回基层当公务员。她知道老百姓的需要,想为家乡做点实事。
图书馆成为她的“第二个家”,每天天不亮去占座,晚上闭馆才回宿舍,行测、申论资料被翻得卷了边。
2013年,李依潼以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分配到保定市易县坡仓乡,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
坡仓乡多是山区,村民居住分散,政策宣传得靠腿跑嘴说。李依潼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哪家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到场。
2023年7月,坡仓乡遭遇强降雨灾害,全域9个行政村断水断电断网。李依潼不顾个人安危,亲临现场负责幼儿群体的转移安置,将孩子们一个个拉着、抱着送到安全区域。
她安抚孩子们情绪,给他们送水送食物。2024年10月,34岁的李依潼被提拔为坡仓乡乡长,兼任乡民兵营营长。
因身高1.75米,人长得漂亮工作又实在,村民们亲切地称她“美女乡长”。
2025年4月8日,李依潼在办公室处理乡村医保材料时,接到上级电话,说她的条件符合九三阅兵民兵方队领队标准,问她是否愿意试试。
她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想起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自己还和同事一起看直播,羡慕女兵方队,从未想过自己能成为其中一员。
尽管没当过一天兵,对立正、转向、齐步走这些最基础动作都是第一次接触,但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第二天体检合格后,她背着简单行李赶到济南部队开始训练。
训练异常艰苦。教官说“正步要踢得有力度,每步75厘米,落地要稳”,她就拿尺子量着练,一步一步找感觉。
别人休息时,她还在操场上来回走,直到脚底板磨出水泡。济南四月已很热,每天训练十多个小时,衣服湿了干干了湿,皮肤晒得掉皮,她没喊过一声苦。
20天“魔鬼训练”后,她凭着不服输的劲头通过层层筛选,拿到去北京合练的资格。
在北京训练强度更大。夏季地表温度超40度,穿着厚重训练服一练半天,中暑是常事。
作为领队,她还要单独练喊口号。“向右看”三个字既要发音标准,又要洪亮有力,能盖过现场音乐声。
开始她喊一会儿就嗓子疼声音发虚。为练嗓子,她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对着操场喊口令几百遍。
训练期间,李依潼只能通过微信和家里联系,偶尔打视频看看儿女。她从不告诉家人自己的辛苦。
直到母亲刷到李依潼战友发的朋友圈,照片里有磨破的作训鞋和晒得脱皮的脖子,这位母亲躲进厨房偷偷抹泪,却从未在女儿面前提起。
父亲李新生发现,女儿训练时“膝盖和脚踝都是肿的,肿到看不出骨头”。每次他心疼地问还行吗,女儿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小意思”。
有一次父亲问她还能坚持吗,李依潼回答:“爸,这么多人,人家能坚持,我为什么不能坚持!再苦再累我也得坚持”。
从4月10日到9月3日长达147天的阅兵训练,李依潼一趟家都没回。全家人从不多说一句,只让她好好训练,告诉她家里一切安好。
9月3日上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正式开始。当全女兵民兵方队出场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李依潼站在方队最前列,靠天安门城楼内侧,一身迷彩服干练利落,脖子上的红巾格外亮眼。
走到指定位置时,她深吸一口气,用尽全力喊出“向右看”。整个方队立刻变换步伐,端起枪支,动作整齐划一。
那一刻,她抬头望向天安门城楼,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和观礼台上人们激动的神情,看到了祖国的盛世繁华。
后来回忆起这场景,李依潼眼里满含光芒:“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瞬间,觉得所有的苦都值了”。
阅兵结束后,李依潼很快回到坡仓乡继续她的工作。
训练时磨破的作训鞋已收起,但阅兵场上的口令声仍时常在她梦中回响。那条红色领巾被仔细折叠保存,与她在乡政府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形成鲜明对比。
从农家女孩到大学生,从基层公务员到一乡之长,再到阅兵领队,李依潼用坚韧和毅力书写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她没有显赫背景,没有特殊经历,只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出了精彩人生。
来源:天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