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9亿人次,建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本期建言话题:
《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9亿人次,建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万亿级文旅产业”即将交卷,且用一组数据管窥陕西文旅吸引力:2024年,陕西共接待国内游客8.17亿人次,游客出游总花费76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6.5%。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交接之际,如何固本强基提质增效?怎样抢抓机遇持续“上新”?本期特邀3位省政协委员提建议、话落实。
省政协委员
西安三意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侯红琴
以戏会友:传统戏曲焕发时代新彩
游陕西、听秦腔,“陕西八大怪”其中“一怪”便是“秦腔吼起来”。秦腔作为陕西人民的骄傲,承载着这片厚土千年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张载》《司马迁》《无字碑》等秦腔名作讲述了一个个发生在三秦大地的壮丽史诗。“作为秦腔演员,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用大秦之腔讲好陕西故事。”省政协委员、西安三意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侯红琴说。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戏曲声腔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制定的戏曲类地方性法规,为陕西戏曲艺术发展、秦腔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年来,通过“非遗+演艺”“非遗+餐饮”“非遗+研学”等创新模式,秦腔焕发全新生命力,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也有效激活了文旅消费市场。
“传统艺术应该主动寻求更多新的推广途径,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APP等平台‘走出去’。”侯红琴说,此外,还要创作符合新时代、契合年轻人喜好的剧目,扩大传统戏曲的传播圈和影响力,变“流量”为“留量”。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针对传统戏曲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侯红琴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一部分用于传统剧目、经典剧目的打磨和完善,另一部分用于创新剧目的创作和编排。同时,要加大对传统戏曲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传统戏曲人才产学研和就业保障体系,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相关行业。
省政协委员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昌博
以剧搭台:打造西安“演艺之都”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长恨歌》《无界·长安》《赳赳大秦》无不令游客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2019年,西安市发布《中国演艺之都西安宣言》,明确以“旅游+演艺”作为演艺之都建设的核心路径。西安作为全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演艺市场水涨船高。
省政协委员、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昌博认为,“演艺+文旅”的形式让旅游体验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形成了“白天逛景点,晚上看演出”的新模式,用户粘度更强,宣传效果更好,是推动文旅市场消费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省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
“演艺之都”西安如何更加“出圈出彩”?孙昌博建议,加强文旅融合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从政策上、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打造更优质的演艺公司、艺术团体,鼓励创作者不断提高创作水平。
“演艺火热同时,还需采取有力措施避免表演水平参差不齐,游客观赏体验不佳等情况。”孙昌博补充建议,应强化行业监督,建立健全驻场演出的监管机制,严格对演出内容、演出质量、票价等方面的管理,确保演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省政协委员
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沙 莎
以歌为媒:奏响三秦文化乐章
今年春节期间,2025“非遗贺新春 古城过大年”全国秧歌展演暨“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掀起线上线下观演热潮,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场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文化盛宴。
“提到陕西,外地游客第一个反应是西安,其实咱们陕北、陕南还有数不尽的文化宝藏,可以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宣传。”省政协委员、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沙莎说,“民歌是宣传地域文化的媒介之一。比如陕南民歌,完美地展现了秦巴山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对于陕南地区的文旅宣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知名度和宣传力还远远不够。”
如何更好地做好“民歌+文旅”融合文章?沙莎建议,地方政府可建立专门的民歌数据库,收录经典曲目及背后故事,形成“一个地方+一个景点+一首民歌+一个故事”系列。结合当下流行的“全民舞台”模式,鼓励群众上传自己演唱或改编的民歌视频,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吸引游客到当地亲身体验,以文带旅。
沙莎还建议,推动民歌与其他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去年的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游戏中的陕北说书引发了大众对陕北文化的兴趣。以此类推,未来我们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例如开发以陕南民歌为主题的旅游线路,设立陕南民歌艺术节、旅游节等,达到直抵人心的宣传效果。”
各界导报实习记者 杨小妹 记者 满淑涵
来源:各界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