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滚雪球》:巴菲特躺赚的5个真相,普通人也能学得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22:09 3

摘要:朋友们,大家好,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每天累死累活,看着工资条上的数字,再看看飞涨的物价,心里就一个字:慌。我们这代人,好像被一个叫“内卷”的跑步机困住了,停不下来,也快不起来。

朋友们,大家好,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每天累死累活,看着工资条上的数字,再看看飞涨的物价,心里就一个字:慌。我们这代人,好像被一个叫“内卷”的跑步机困住了,停不下来,也快不起来。

于是,“躺赚”这个词就火了。谁不想啊?每天睡到自然醒,打开账户一看,钱自己生了钱。

一说到躺赚,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名字,就是巴菲特。那个笑眯眯的奥马哈老头,好像啥也没干,就是喝喝可乐、读读报纸,就把自己搞成了世界首富。

所以我们拼命学他,看他的股东信,买他推荐的书,结果呢?好像更迷茫了。他说价值投资,我们听着像天书;他说长期持有,结果我们一买就跌,一卖就涨,成了“A股大股东”。

到底问题出在哪?巴菲特这种看似“躺着赚钱”的模式,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我们就来挖一挖。源头,就在这本唯一经过巴菲特授权的官方传记——《滚雪球》里面。我把它前前后后啃了好几遍,剥开那些复杂的商业案例和金融术语,我发现,巴菲特“躺赚”的真相,其实就藏在5个我们普通人也能理解,甚至可以模仿的思维方式里。

今天这期视频聊聊那些真正能让你睡个安稳觉的投资智慧。相信我,看完这期视频,你对赚钱这件事,可能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滚雪球”真正的秘密,不是雪,是那条该死的坡

我们总说“滚雪球”,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比喻最关键的是什么?

是雪吗?是把雪球滚大的技巧吗?都不是。

巴菲特自己说了,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一条很长的坡。

“很湿的雪”是啥?就是能让你赚钱的投资标的,这个我们后面聊。但今天,我们先聊那个被99%的人都忽略的东西——“很长的坡”。

这条坡,说白了,就是两个字:时间。

我们总以为巴菲特是股神,天生就会点石成金,唰一下就暴富了。但你看《滚雪球》这本书,你会发现一个让你惊掉下巴的事实:巴菲特99%的财富,都是在他50岁之后赚到的。

你想想看,一个世界闻名的投资大师,奋斗了大半辈子,到50岁的时候,身家才“刚刚”有3亿多美元。但是从50岁到80多岁,他的财富像坐了火箭一样,从3亿,变成了后来的800多亿。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他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找到了什么必胜秘籍吗?

没有。他做的,跟年轻时一模一样。唯一的变量,就是时间。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但从来没真正放在心上的东西——复利。爱因斯坦说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我们听着,总觉得像一句正确的废话。

我给你打个比方,你就懂了。

假设你现在有两个选择:选项A,直接给你300万现金。选项B,给你1分钱,但这1分钱,连续30天,每天翻一倍。你怎么选?

我猜大部分人都会选A,对吧?300万,多实在。那1分钱翻倍能翻到哪去?

我们算一下。第一天1分,第二天2分,第三天4分……到了第20天,也才5000多块。你肯定觉得,选B的人亏大了。

但你别急,魔法发生在最后10天。第27天,它变成了67万。第28天,134万。第29天,268万。到了第30天,这1分钱,变成了536万。

发现了吗?复利这东西,它不是一条直线,它是一条一开始平得让你绝望,到后面又陡得让你害怕的曲线。

我们绝大多数人,就死在了前面那段平坦的路上。我们总想赚快钱,今天投进去,明天就想看到回报。我们受不了那个漫长的、看起来毫无波澜的等待期。就像种竹子,前面四年你玩命浇水施肥,它就长了3厘米,你是不是觉得这玩意儿根本不行,然后就拔了改种别的了?但你不知道,第五年开始,它能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六周就能长到15米。

巴菲特的“躺赚”,躺的,就是这条长长的坡。他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推了那个小雪球几十年。前面的辛苦、枯燥、无人问津,都是在为后面财富的指数级爆发,积蓄能量。

所以,第一个真相,也是最反人性的真相就是:投资这件事,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别总想着一夜暴富,那不是投资,那是赌博。找到一个能长期存在的好东西,然后像个傻瓜一样,把时间交给它。你不是在跟别人比赛,你是在跟时间做朋友。这个“躺”的资格,是用巨大的耐心换来的。

二、只在你的“主场”打比赛,别去凑热闹

好了,我们知道了需要一条长长的坡。那“很湿的雪”怎么找呢?就是那些能赚钱的好公司。

问题来了,全世界这么多公司,A股几千家,美股几千家,看得人眼花缭乱。什么芯片、AI、新能源、生物医药……每个都像是未来的风口,每个好像都能赚大钱,到底该选哪个?

很多人一头扎进去,今天听专家说这个好,就买点;明天看新闻说那个火,又追点。最后账户一打开,五花八门,像个杂货铺,但总体一看,还是绿的。

为什么?因为你一直在别人的主场打比赛,你怎么可能赢?

巴菲特有个特别重要的原则,叫“能力圈”。

啥意思?说白了,就是你只投自己能看懂的东西。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巨难。因为人性的弱点是,我们总觉得别人碗里的更香,总害怕错过什么风口。

你看巴菲特,上世纪90年代末,全世界都为互联网疯狂。雅虎、亚马逊,股价天天往天上窜。所有人都说巴菲特老了,过时了,不懂新经济。那时候,谁要是买了科技股,就是时代先锋;谁要是还抱着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这种“老古董”,就会被嘲笑。

巴菲特怎么做的?他一动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买科技股,他说:“我看不懂。”

就这么简单,三个字,“我看不懂”。他不知道这些公司十年后会怎么样,它们的护城河在哪里,它们的盈利模式是否可持续。他觉得这些问题他想不明白,所以他一股都不买。

结果呢?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无数所谓的科技新贵一夜之间灰飞烟灭。而巴菲特,因为守住了自己的能力圈,完美地避开了那场史诗级的灾难。他不需要去理解每一个新生事物,他只需要在他自己画的那个小圈圈里,做自己擅长的事。

这给我们普通人什么启发?

你没必要成为一个全知全能的专家。你只需要搞明白你身边的世界。

你是个程序员,那你对各种软件公司、云计算服务的理解,是不是比一般人深?你是个医生,那你对医药公司、医疗器械的判断,是不是比别人更准?你就算只是个吃货,那你对哪个牌子的酱油更好吃,哪个连锁餐厅的翻台率更高,是不是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就是你的能力圈。投资,不是要去追逐那些你听不懂的高大上概念,而是要从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找到那些你真正了解、能判断它好坏的公司。

巴菲特有句名言:“我情愿跳过七尺高的栏杆,也不愿费力去跨过一尺高的栏杆。” 这话反过来说就是:“我从不试图去跳过七尺高的栏杆,我满世界找的是我能一步跨过去的一尺高的栏杆。”

“躺赚”的第二个真相,就是认知上的“躺平”。承认自己的无知,放弃赚所有钱的欲望。在你最熟悉、最舒服的领域里深耕。在这里,你是专家,你有信息优势,你赚的钱,是认知的变现,而不是情绪的赌博。这样,你才能睡得着觉。

三、买一家连“傻瓜”都能经营好的公司

好,现在我们确定了范围,就在自己的能力圈里找。那什么样的公司,才算是“很湿的雪”,值得我们把时间托付给它呢?

巴菲特给了一个非常有画面感的标准,他说:要买那种连傻瓜都能经营好的公司,因为迟早会有一个傻瓜来经营它的。

这话太损了,但也太真实了。

我们经常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把希望寄托在“人”身上。我们觉得这个公司的CEO是商业奇才,像乔布斯、马斯克,所以我们买它的股票。

这有风险。人是会变的,会老,会犯错,会离开。一旦这个灵魂人物出了问题,公司可能就会迅速衰落。

而巴菲特寻找的,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天才个人,而是依靠其商业模式本身就能持续赚大钱的公司。他管这个东西,叫做“护城河”。

想象一下,一家公司就是一座城堡,它的利润,就是城堡里的金银财宝。那什么东西能保护这些财宝不被外面的竞争对手抢走呢?就是环绕着城堡的那条又宽又深的河,里面最好还有几条鳄鱼。

这条“护城河”可以是什么?

它可以是强大的品牌。比如可口可乐。它的配方早就不是秘密了,全世界有无数种可乐,但为什么大家还是认那个红白瓶子?因为“可口可乐”这几个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几代人的脑子里,它代表的不仅仅是糖水,是一种文化,一种习惯。你想复制一个可口可乐,几乎不可能。

它也可以是网络效应。比如微信。我们用微信,不是因为它功能最牛,而是因为我们的亲戚、朋友、同事都在用。你想换一个社交软件,成本太高了,你得说服你身边所有人都跟你一起换。只要大家都在用,它的地位就无比稳固。

它还可以是特殊的专利或者牌照。比如茅台。只有在那个特定的地方,用那里的水和红高粱,才能酿出那个味道。国家给了它原产地保护,这就是一条别人挖不走的护城河。

找到这种有强大护城河的公司,有什么好处?

好处就是,你可以“躺”着了。你不需要天天去担心它的CEO今天又说了什么话,这个季度的财报是不是差了一点点。因为这家公司的强大,是刻在骨子里的。它的管理层只要别做太离谱的傻事,公司就能像一台印钞机一样,自己运转下去。

这就是“躺赚”的第三个真相:别赌天才,赌系统。找到那些拥有宽阔护城河,商业模式简单稳定,十年后大概率还活得很好的公司。你买的不是一张股票,你是买下了这家公司的一部分,让它的系统为你打工。

四、把“市场先生”当成一个可以利用的疯子

OK,我们找到了自己能力圈里,又有很深护城河的好公司。是不是就可以闭着眼睛买了?

别急,还有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考验人性的一个环节。那就是:什么时候买?

我们都有这个经历,看好一个东西,结果一买就跌,心里发慌;或者看着它天天涨,怕踏空,脑子一热冲进去,结果就站上了高高的山岗。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被“市场”控制了。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讲过一个特别经典的比喻,叫“市场先生”(Mr. Market)。

他把市场想象成你的一个合伙人。这个“市场先生”吧,精神不太稳定,有点躁郁症。

他有时候会极度亢奋,兴高采烈地跑来跟你说:“兄弟,我们的生意太棒了!未来一片光明!”然后他会报一个高到离谱的价格,要买你手里的股份。

过几天呢,他又可能变得极度悲观,哭丧着脸来找你:“完了完了,天要塌下来了,我们的生意要完蛋了!”然后他又会报一个低到不可思议的价格,要把他手里的股份卖给你。

关键是,这个疯疯癫癫的“市场先生”,每天都会来敲你的门,报他的价格,试图影响你的情绪。

你会怎么做?

一个不成熟的投资者,会把“市场先生”当成上帝。他涨了,就觉得他说得对,赶紧追进去;他跌了,也觉得他说得对,赶紧割肉跑。结果,就是被这个疯子耍得团团转,高买低卖。

而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会怎么做?

他心里有一杆秤。他知道自己手里的生意,到底值多少钱。

当“市场先生”报出天价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这疯子又犯病了,这破玩意儿哪值那么多钱?” 他可能会考虑把自己的股份卖给他。

当“市场-先生”报出骨折价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太好了!这疯子竟然把金子当白菜卖!” 他会毫不犹豫地从他手里,把那些便宜的股份买过来。

如果“市场先生”报的价格不贵也不便宜呢?他不理他,让他自言自语去。

看明白了吗?市场的每日报价,不是你的老师,而是你的仆人。它的作用,不是告诉你价值是多少,而是给你一个“可能”的交易机会。

这个世界观的转变,是投资中最难的一环。我们太容易被周围的噪音影响了。今天新闻说经济衰退,明天专家说牛市来了,K线图上红红绿绿……这些,都是“市场先生”在你的耳边尖叫。

“躺赚”的第四个真相,是心理上的真相。你必须在你的内心,建立起一道防火墙。把市场的价格波动,和公司的内在价值,彻底分开。你要利用市场的情绪,而不是被它的情绪所利用。真正的高手,都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这个“躺”,是建立在强大的内心和独立的判断力之上的。

五、用买白菜的心态去买股票

现在,万事俱备。我们有了长坡,有了好公司,也学会了如何对待疯狂的市场。最后临门一脚,就是那个具体的买入原则。

巴菲特把它总结成一句话: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这句话的核心,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另一个词:安全边际。

听着又有点玄乎,对不对?我还是给你打个比方。

你去菜市场买白菜,你知道这颗白菜,它的营养、它的口感、它能做几顿菜,综合起来,它在你心里的价值,大概是3块钱。

如果小贩卖5块,你会买吗?肯定不买,太贵了。如果他卖3块,你觉得价格合理,可能会买。

如果今天超市大促销,同样的白菜,只卖5毛钱一颗,你会怎么做?你肯定会想:“我的天,太便宜了!赶紧多囤几颗,回家包饺子、醋溜白菜、涮火锅!”

买股票,就应该用这种买白菜的心态。

在你动手买入之前,你必须通过研究,对这家公司的价值,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就像你判断那颗白菜值3块钱一样。这个判断不需要百分百精确,有个模糊的范围就行。

然后,你就拿着你心里这个“价值”,去跟“市场先生”报的“价格”做比较。

只有当价格远远低于价值的时候,比如那颗值3-块的白菜只卖5毛的时候,安全边际才出现了。

这个“差价”,就是你的保护垫。它能保护你什么?

第一,保护你,让你不犯大错。也许你的计算有偏差,这公司其实没你想象的那么好。但因为你买得足够便宜,你依然亏不了多少钱。

第二,保护你,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也许公司会遇到暂时的困难,行业会遭遇黑天鹅。但因为你的成本足够低,你有足够的缓冲空间,去度过这些难关。

我们大部分人是怎么做的?我们是反过来的。我们像在逛奢侈品店,什么东西越贵,越觉得它是好东西。一只股票从10块涨到100块,我们觉得它是牛股,冲进去;从100块跌到20块,我们觉得它是垃圾,赶紧扔掉。

这完全搞反了。你应该在它跌到20块的时候,去研究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果问题只是暂时的,它的内在价值依然值80块,那这个时候,就是遍地黄金的机会。

“躺赚”的第五个,也是最实在的一个真相:好公司,也要有好价格。投资不是买“好”的,而是买“便宜的好”的。安全边际,是你晚上能睡安稳觉的唯一保障。它让你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有底气说一句:“随你跌,反正我买的便宜。”

好了,聊到这里,我们把巴菲特的五个核心思维,都剖开看了一遍。

我们再串起来回顾一下:

首先,你要找到一条很长的坡,承认复利需要的是巨大的耐心,跟时间做朋友。

然后,在你自己的能力圈里,找到那些你真正懂的行业。

接着,从这些行业里,筛选出那些有强大护城河,傻瓜都能管好的公司。

之后,你要把市场当成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仆人,利用他的愚蠢,而不是听从他的指挥。

最后,用买打折白菜的心态,在价格远低于价值时出手,给自己留足安全边际。

你会发现,这五个真相,没有一个是在教你什么复杂的数学公式,或者预测市场的短期走势。它说的,全都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底层的心态。

这可能有点让你失望。我们总希望有什么“一招鲜,吃遍天”的秘籍。但《滚雪球》这本书告诉我们,投资的真谛,恰恰是这些最朴素、最反人性的东西:

是耐心,而不是冲动。

是谦逊,而不是傲慢。

是理性,而不是情绪。

是独立,而不是跟风。

所谓“躺赚”,从来不是什么都不干的被动赚钱。它的本质,是在正确的认知框架下,做出少数几次关键决策,然后用漫长的时间,去让这些决策的价值,慢慢发酵。

这个过程,就像滚雪球。一开始,你费尽心力,在又冷又长的雪地里,把一个小小的雪球,一点点滚大。这个过程很慢,很枯燥,甚至很孤独。但只要你的方向是对的,雪是湿的,坡是长的,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雪球会拥有自己的重力,自己往下越滚越大,越滚越快,直到你再也无需用力去推。

那一刻,才是真正的“躺赚”的开始。

而这个滚雪球的过程,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觉得这期内容对你有一点点启发,别忘了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今日茶话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