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文旅|“公园+文旅”,公园经济沉浸升级体验业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21:47 1

摘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正经历着从单一功能向复合体验的转型。“公园20分钟”的出现,折射出在城市高密度、快节奏的生存间隙中,当代都市人对公园疗愈身心作用的深度挖掘,这并非简单的闲逛,而是一场对“附近”的重新发现,意味着公园开始从单一的绿地功能,演进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正经历着从单一功能向复合体验的转型。“公园20分钟”的出现,折射出在城市高密度、快节奏的生存间隙中,当代都市人对公园疗愈身心作用的深度挖掘,这并非简单的闲逛,而是一场对“附近”的重新发现,意味着公园开始从单一的绿地功能,演进为承载文化、社交与消费的复合场景。

公园变乐园,闲逛变沉浸,文旅融合的深度发展也为公园的业态转型提供了珍贵灵感,越来越多主题活动、热门IP走入公园,打造“公园+”的活力业态。具体来看,“公园+”并非是简单的业态堆砌,而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深度理解与重塑,是公园经济从观赏到体验、从功能到情感的沉浸升级。

01公园文旅新思路:“公园+”业态重构公园场景

传统的公园运营,往往局限于绿化维护和基础便民服务,而“公园+”的新思路是以人的情感需求为核心,通过场景再造与内容赋能,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深度融合。其通过创意业态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将短暂的停留延展为深度的体验和消费,从而激发出巨大的“公园经济”潜能。

近年来流行的“公园20分钟效应”,是指在公园待上20分钟,就可以感受到情绪提升、压力减轻以及身心健康改善的效果。这股热潮的背后,恰恰击中了现代都市生活的痛点: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越来越多人渴望一片能自由呼吸、安放情绪的精神绿地。而公园自带的高人气和放松属性,使其成为天然的情感聚集地。

(图片:城市公园丨来源:网络公开)

02

公园+书店:

上海和平书院打造

24小时书店,丰富公共服务

近年来,24小时书店成为了热门名词,在城市里的各个角落落地生根。24小时书店是指全天候为市民提供阅读、自习等服务的文化空间,意在在城市中打造一座不眠的精神灯塔,既照亮市民的阅读生活,也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公共服务。从图书馆到社区,如今,24小时书店的阅读边界还延伸到了公园。

(图片:和平书院丨来源:网络公开)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和平公园里的和平书院,是上海首个24小时城市公园图书馆,包含四栋主题馆、一个艺术馆和一个中心阅读绿地。自去年4月开业以来,和平书院迅速成为居民喜爱的“城市会客厅”,已构建起休闲阅读、绿地阅读、行走阅读、伴餐阅读、深度自习等多元阅读场景

把和平公园打造成为上海首个城市公园阅读集群,是虹口区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的创新之举,将探索全新的服务模式,将公共图书馆放在更贴近自然的公园,将公共阅读的边界从图书馆扩大到绿地公园,而24小时全天候开放,则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白天,市民可以在公园里感受“公园20分钟效应”带来的身心愉悦,夜晚则可以沉浸在书海里感受思绪碰撞。

(图片:和平书院丨来源:网络公开)

从去年4月23日开馆以来,和平书院一直在打造阅读集群的概念,包括综合馆、少儿馆、艺术馆、刊茶社和中心阅读绿地。一年以来,一共接待了超200多万名读者,借传书的册次已经超过了65万。此外,夜间阅读服务也成为和平书院关注的重点,开展“七夜阅游”活动,邀请读者连续7个晚上、每晚8点半开启主题共读、阅读挑战、读者沙龙等,丰富了读者的文化体验。

03公园+IP:北京朝阳公园引入多元IP,激发场景活力

北京朝阳公园始建于1984年,是北京市四环以内最大的城市公园。作为北京老牌公园之一,近年来,朝阳公园持续探索业态转型和场景营造之路,将老牌市民公园转型成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城市潮流新地标,让逛公园成为一种全新的消费生活方式。一方面,朝阳公园积极引入泡泡玛特、麦当劳等热门IP,打造泡泡玛特城市乐园、“麦麦岛”、“五月天五球”等多元场景。另一方面,朝阳公园还开展北京朝阳国际茶香文化周、精酿啤酒节、国际灯光节等品牌活动,北京书市、猫和老鼠奶酪日、乐高六一活动等文旅活动,实现多元业态与场景的联动。

(图片:北京朝阳国际精酿啤酒节丨来源:网络公开)

2023年,国内首个潮玩行业沉浸式IP主题乐园——泡泡玛特城市乐园(POP LAND)正式在北京朝阳公园开园,通过展示和体验IP内容,丰富了朝阳公园的文化元素。在乐园场景构建中,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在发挥自身IP内容优势的基础上,保留了朝阳公园原有的肌理,例如森林区沿袭了朝阳公园原本的自然景观地貌,并以IP形象的故事背景为切入点,打造了神秘渔村、精灵树屋、勇士部落等诸多极具特色的场景。此外,主题乐园在建设过程中还带动周边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升级等,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也促进了公园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提升。

(图片: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丨来源:网络公开)

今年8月,麦当劳朝阳公园南路餐厅以“麦麦岛”为创意主题正式亮相,将餐厅打造为粉丝旅行打卡地,一开业便引起排队热潮。作为麦麦岛旗舰店,麦当劳朝阳公园南路餐厅创意打造最完整、最沉浸式的麦麦岛旅行体验——可以与经典角色合影的六小福雕像长椅、限时回归的草莓风味奶昔与香草风味奶昔、北京市专属“麦麦岛””明信片……丰富了游客的体验。

(图片:朝阳公园“麦麦岛”丨来源:网络公开)

04

公园+邮局:

北京景山公园

融入邮政报刊亭,丰富体验业态

曾作为书信传递重要工具的邮局,如今玩起了“文艺复兴”,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各个文旅地标。前有浙江省首个以“非遗+邮政”为主题的特色邮局落地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后有北京首座邮政文旅主题报刊亭亮相北京景山公园。

(图片:“紫禁之巅”邮政文旅报刊亭丨来源:网络公开)

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今年8月,北京邮政、景山公园与北京国际设计周联合打造的“紫禁之巅”邮政文旅报刊亭正式向游客开放。这不仅是北京景区首座文旅主题报刊亭,更是“文旅+邮政+便民”融合的生动标杆。具体来看,报刊亭突破了传统单一的邮递功能,以特色文创的形式串联起了景山公园的文旅元素,推出景山特色文创、牡丹邮票周边及“绿邮邮”文创冰淇淋等独家产品,为游客的旅行留下一份沉甸甸的回忆。

未来,依托600余座遍布全城的报刊亭网络,北京邮政会将这一创新载体形成“点面联动”的传播矩阵。联合邮政、文旅、报刊社、出版社等部门及各大公园,计划启动“京城文旅快闪活动”,将中轴线文化、首都文旅等特色内容通过景山文旅报刊亭这一首发点,发布至全市报刊亭,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突破地域限制,成为连接“景区文化”与“百姓生活”的枢纽,让文化宣传真正接地气、入人心。

(图片:“紫禁之巅”邮政文旅报刊亭丨来源:网络公开)

和平书院、泡泡玛特乐园、麦麦岛、文旅报刊亭……这些“公园+”业态的亮相,实则折射出了当下城市发展范式的转变。城市建设正从注重规模与效率的“增量”规划,转向关注人的体验与幸福的“存量”运营——深入洞察现代人的精神缺口,通过潮玩、文创等优质内容满足游客对于情绪疗愈和社会交往的需求。

未来,“公园+”的想象边界还将持续延伸。但其核心始终在于创意与共情,成功的“公园+”项目,必然是既能尊重公园的自然本色,又能深刻理解城市人群的细微需求,最终让每一个步入其中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松弛、愉悦和归属感。这不仅是公园经济的升级,更是一座城市人文温度的表达。

来源:沉浸城市、新京报、上观新闻、人民网

来源:文化产业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