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辟谣+养老骗局!警惕这些坑钱套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11:02 1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打击整治恶意编造涉金融领域网络谣言违法行为。经查,黄某某(女,39岁)、聂某某(男,42岁)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假借财经媒体和信息服务机构名义发布降息谣言,误导公众认知,涉嫌扰乱金融秩序。目前,相关人员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

近期,

互联网上传播一则

有关降息的虚假不实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打击整治恶意编造涉金融领域网络谣言违法行为。经查,黄某某(女,39岁)、聂某某(男,42岁)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假借财经媒体和信息服务机构名义发布降息谣言,误导公众认知,涉嫌扰乱金融秩序。目前,相关人员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前脚有人为博眼球编造“央行降息”,

后脚就有骗子

用“高收益理财”坑走老人养老钱。

这些套路看似不同,

实则都是利用大众对金融知识的盲区

用人设+诱惑,

让人一步步掉进陷阱。

一起来看案例↓

退休在家的张先生最近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个“炒股大师”。此人自称掌握“内部消息”,并拥有专业团队,在其带领下投资,可实现高额盈利。张先生在对方指导下,下载了一个叫“Yo信”的APP和一款名为“金太阳”的APP。随后,对方将张先生拉进“Y0信”群,群内有“理财大师”的分析和“客户”的盈利截图。在“大师”指导下,张先生在“金太阳”APP的投资不断涨停,并可成功提现。对方称可用现金加仓,并会安排专人找张先生取钱。为了多赚点养老钱,张先生就让同样退休在家的妻子将30万元现金交给对方派来取钱的人。

眼见自己的投资再次涨停,张先生便想提现。可对方称,若想提现,需缴纳手续费。张先生这才恍然醒悟:“这不就是平时听过的诈骗案例吗?!”“我怎么早没反应过来!”老两口慌忙报警求助。

如何鉴别、防范投资理财诈骗?

警惕高额回报承诺。在“炒股专家”口中“只赚不赔”所谓高额回报面前,请务必提高警惕,任何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都有可能存在风险。

核实平台合法性。尤其是要多和家中老人交流,防止老人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

保护资金安全。切勿将现金、购物平台预付卡密码交与陌生人或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交易。若有陌生人要求见面取款,或在即时通讯工具上索要购物平台预付卡密码,应立即拒绝并报警。

来源:天津河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