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期,可控核聚变作为 "终极能源" 的战略价值持续凸显。2025 年 1 月,合肥 "东方超环" 实现 1 亿度等离子体约束 1066 秒,标志着我国在磁约束核聚变领域迈入新阶段。中国核电、浙能电力等央企地方国资合计增资 17.5 亿元组建中国
【可控核聚变产业深度:国家队企业的技术突围与战略价值】
(产业战略)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期,可控核聚变作为 "终极能源" 的战略价值持续凸显。2025 年 1 月,合肥 "东方超环" 实现 1 亿度等离子体约束 1066 秒,标志着我国在磁约束核聚变领域迈入新阶段。中国核电、浙能电力等央企地方国资合计增资 17.5 亿元组建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彰显国家战略意志。本文基于技术壁垒与产业协同,解析七大国资背景企业的核心价值。
▶ 技术突破:三大方向重构能源格局
① 磁约束突破:中国环流三号(HL-3M)实现 50 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参数达国际先进水平
② 材料创新:钨铜合金(耐温 2000℃)应用于偏滤器模块,寿命较传统材料提升 40%
③ 工程进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中国承担部分完成率超 90%,预计 2035 年发电
▶ 产业链价值拆解
(数据源自核聚变工业协会,2025Q1)
✓ 上游材料(22%):
・特种合金:安泰科技(钨铜合金)、西部材料(铌钛合金)
・超导带材:永鼎股份(REBCO 带材临界电流密度 3.2MA/cm²)
✓ 核心装备(58%):
・龙头企业:占据国内 65% 市场份额(中国核电 28%、上海电气 19%、某工程公司 18%)
✓ 工程服务(20%):
・场景分布:实验堆建设(52%)、示范电站(28%)、商业化运营(20%)
▶ 核心标的:技术壁垒与战略协同
(按产业链层级及技术成熟度排序,数据源自企业年报)
▌一、战略投资先锋(证券代码:601985)
▸ 资本运作:牵头增资 10 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公司,持股比例 15%
▸ 技术协同:依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掌握等离子体控制核心算法
▸ 工程案例:承建中国环流三号(HL-3M),实现 50 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
▸ 财务表现:2024 年净利润增长 26.8%,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至 41%
▌二、装备制造领军者(证券代码:601727)
▸ 技术延伸:将核电压力容器技术应用于聚变堆极端工况设备
▸ 产能布局: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聚焦紧凑型装置研发,获政府补贴 3.2 亿元
▸ 客户生态:进入 ITER 供应链,中标偏滤器模块订单 8.2 亿元
▸ 研发投入:2024 年研发占比 7.8%,主导制定 3 项国家标准
▌三、材料王者(证券代码:000969)
▸ 技术壁垒:全球唯一提供全系列涉钨部件的企业,产品覆盖 ITER 及国内装置
▸ 工艺突破:钨铜合金制备技术(热导率 180W/mK),抗中子辐照性能达 10^22 n/m²
▸ 订单爆发:2024 年获 ITER 订单 5.8 亿元,占营收 35%
▸ 认证体系:通过 ASME BPVC 核电标准认证,服务全球 12 个国家实验堆
▌四、特种装备专家(证券代码:603169)
▸ 技术协同:与中核集团、宝武钢铁组建创新联合体,切入实验堆核心部件
▸ 产品矩阵:核聚变堆压力容器(设计压力 16MPa),支持 1000℃高温环境
▸ 订单结构:2024 年核电装备订单占比 62%,新能源订单增长 180%
▸ 财务健康:经营性现金流 26.8 亿元,资产负债率 42%(行业平均 58%)
▌五、核心部件供应商(证券代码:688776)
▸ 技术参数:偏滤器模块(热负荷承载能力 10MW/m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客户生态:为 ITER 提供第一壁组件,进入 CFETR 研发供应链
▸ 产能数据:成都基地年产能 200 套,募投项目新增 100 套 / 年(2025Q4 投产)
▸ 财务表现:2024 年净利润增长 142.99%,核聚变业务毛利率 29.3%
▌六、地方国资代表(证券代码:600023)
▸ 战略布局:增资 7.5 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公司,持股比例 11%
▸ 产业协同:将火电调峰技术应用于聚变堆电网接入,效率提升 30%
▸ 技术合作:与浙江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海水提氘技术
▸ 财务数据:2024 年营收同比增长 67.6%,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至 28%
▌七、工程建设龙头(证券代码:XXXX)
▸ 技术经验:承担国内 90% 核电站建造,掌握 1000MW 级机组建设能力
▸ 工程案例:承建中国环流三号(HL-3M),工期较计划提前 6 个月
▸ 财务稳健:连续 8 年净利润增长(CAGR 12%),资产负债率 52%
▸ 资本动向:社保基金持仓 800 万股,外资连续 12 周增持
▶ 产业趋势:商业化路径逐步清晰
当前全球已形成 "实验堆 - 示范堆 - 商业堆" 三级发展体系:
① 实验验证阶段(2025 前):完成 CFETR 主机关键技术攻关
② 示范应用阶段(2030 前):建成首个 100MW 级聚变示范电站
③ 商业推广阶段(2040 后):实现万千瓦级聚变电站商业化运营
▶ 投资逻辑:三维度筛选标的
✓ 技术维度:关注磁体系统、超导材料等 "卡脖子" 领域突破(如某材料企业)
✓ 订单维度:国际合作订单占比 > 30%,2025 年新签订单增速 > 50%(如某装备商)
✓ 生态维度:绑定中科院、中核集团等科研生产联合体(如某工程公司)
以某工程建设龙头为例:其掌握的 1000MW 级电站建设经验可复用至聚变堆,2025 年获 CFETR 建设订单 12 亿元。随着实验堆建设提速,公司工程业务有望实现年复合增长 60%(2025-2027),当前 PE 估值 14.38 倍(行业均值 28 倍)。
来源:商业前沿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