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大屠杀,虽然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遭到了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强烈谴责,但随着二战的胜利,特别是美国国家战略格局的调整,也就是美国把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调整为一个国家联盟或战略打手,南京大屠杀惨案,很快淹没到了历史的时间隧道里。
张纯如(图片来自网络)
【胡先鸿教授】南京大屠杀,虽然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遭到了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强烈谴责,但随着二战的胜利,特别是美国国家战略格局的调整,也就是美国把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调整为一个国家联盟或战略打手,南京大屠杀惨案,很快淹没到了历史的时间隧道里。
直到60年后,才被一个美籍华人女子,打破了西方沉默。
一个美籍华人女孩,因为听到了南京大屠杀的传闻,开始觉醒。一本《南京大屠杀》,使世界看到了日本畜牲的本来面目。
1968年出生的张纯如,是第二代美国华裔,祖籍江苏省淮安市。她著有《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华人在美国》等作品。特别是1997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描写了日寇在南京强奸、虐待、杀害大批中国平民的详情,被纽约时报列为推荐读物,被书评称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
张纯如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南京大屠杀》在一个月内就打入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英文图书名称为《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并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被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认为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张纯如与她的著作(图片来自网络截图)
这部著作的出版发行,迅速在国内外引发连锁反应。许多学者开始把目光聚集于南京大屠杀,相关研究成果大量出现,主要有:
(1)《拉贝日记》,1997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John Rabe)的亲身见证记录,张纯如在调查南京大屠杀史料过程中,发现并考证后,首次公之于众,被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最宝贵的原始资料之一。该日记后被译为中、英、日、德四种语言版本。
(2)《魏特琳日记》,200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是美国传教士明妮・魏特琳(Minnie Vautrin)的记录,同样由张纯如在研究过程中挖掘并首次公开。
(3)《东史郎日记》与《东史郎日记图证》,200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的战时日记,2001 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提供了日本加害者视角的重要史料。
(4)程兆奇《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2017 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系统批判了日本右翼的否认言论。
(5)章开沅相关研究。章开沅是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是中国早期从事南京大屠杀研究的重要学者。
(6)《南京大屠杀档案汇编》。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纂,是系统整理的相关档案资料。
(7)《南京事件》,作者是日本人笠原十九司撰写,日文版于1997年由日本岩波书店出版,这是日本进步学者的重要研究成果,基于详实史料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客观分析。
(8) 重要研究期刊:《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是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入选 CSSCI (2025-2026) 来源期刊,已发行英文、日文、法文版本,2024 年入选 "历史学最受欢迎期刊"
(9)研究机构。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
在张纯如《南京大屠杀》问世之前,南京古籍出版社,曾于1985年7月,出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书中收集了26篇有关中外目击者及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由文字构成,成为南京大屠杀的珍贵史料。
日本学者洞富雄的《南京大屠杀》,日文原著于1972年由日本现代史出版会出版,1982年出版新版。这是日本学者最早系统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著作之一,对日本国内否认派进行了有力批驳。
受日本政府的阻扰,这两本著作的发行范围受到了限制,影响力十分有限。
世界特别是欧洲听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声音,主要始于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以及由她发现并促进出版的《拉贝日记》与《魏特琳日记》,后者在逻辑上成为前者的证据支撑。
来源:7支烛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