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幻觉离你有多远?别等它把你变成‘假人’才后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0 21:06 1

摘要:最近几年,AI这玩意儿真是火得不行,从写文章到画画,甚至还能帮你编个故事讲给你听。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厉害的AI,也有它“胡说八道”的时候?对,就是AI幻觉——它无意中编出来的假消息,有时候能把真的变成假的,把假的说得跟真的一样。更离谱的是,连我这种活生生的人

最近几年,AI这玩意儿真是火得不行,从写文章到画画,甚至还能帮你编个故事讲给你听。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厉害的AI,也有它“胡说八道”的时候?对,就是AI幻觉——它无意中编出来的假消息,有时候能把真的变成假的,把假的说得跟真的一样。更离谱的是,连我这种活生生的人,都差点被听众怀疑是AI假冒的!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有点玄乎?

我被当成AI?这锅我不背!

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录了个音频节目,结果因为设备问题,声音有点卡顿。播出去后,留言区炸了锅,有6个朋友直接问:“这不会是AI合成的吧?”我掐指一算,按平时留言比例,500到1000人里才有一个会评论,那6条留言背后,可能有6000人觉得我不是真人!这让我哭笑不得,赶紧在3月10日开了个直播,现场录音给大家看,顺便证明:兄弟姐妹们,我可是有血有肉的真货!

这事儿虽说挺好笑,但细想又有点后怕。AI幻觉这东西,真能让人分不清真假。它离我们普通人一点都不远,可能哪天就“波及”到你头上。比如,你发个朋友圈,结果有人怀疑这是AI写的;再比如,你老板收到一封AI伪造的邮件,差点把你开除。AI幻觉不只是技术问题,它还能搅乱我们的生活。所以,今天咱们得好好聊聊:AI幻觉到底咋回事?它为啥这么可怕?又该咋办?

AI幻觉有多可怕?它比骗子还“敬业”!

先说AI幻觉为啥值得警惕。网上本来就有假消息,对吧?辟谣公告天天有,大家早就习惯了。那AI造的谣有啥不一样?简单来说,AI是个“造假机器”,产量高、胆子大,还从不心虚。

举个例子,我前两天刷到一个招聘启事:招AI写手,2000字一篇,写近代史、古代史啥都行,稿费4块钱。4块钱啥概念?假设写手一天想赚100块养活自己,得写25篇,也就是5万字!你想想,一个键盘敲几下,AI就能吐出5万字的“故事”,这效率是人比不了的。营销号要是拿这玩意儿刷流量,网上不得被AI垃圾塞满?更别提AI还老出错,《自然》杂志说,2024年AI引用的参考文献,错30%到90%,标题、作者、年份全能搞乱。美国的Whisper语音系统甚至凭空编病历,2.6万份记录里有假货,OpenAI自己都劝大家别拿它干大事。

更可怕的是,AI造假不带眨眼的。人类骗子撒谎还得编半天,怕露馅儿,心里发虚。可AI呢?它没心没肺,一篇胡编乱造的文章能写得头头是道,还能押韵!你试试让AI写首诗骂人,它能骂得你拍手叫好,还觉得自己活该被骂。这种“理直气壮”的胡说八道,人类还真学不来。

AI为啥会“发疯”?根子在这儿!

那AI为啥老“幻觉”呢?原因有几个,咱用大白话捋捋。

第一,喂它的“饭”不干净。AI是吃数据长大的,网上那些过期论文、垃圾信息,它照单全收。比如医学领域的老资料,AI看了照样输出,可能告诉你“青霉素还能治新冠”,这不扯吗?

第二,AI追求的不是真相,是“高分”。训练AI的时候,有个打分软件给它评分。它就像学生写作文,哪怕不懂,也得硬着头皮凑800字,文笔好就行。所以你问它“明天天气咋样”,它不知道也得胡诌一通,显得自己很聪明。

第三,AI还爱“拍马屁”。你引导它咋说,它就顺着你来。问它“地球是不是方的”,你态度强硬点,它可能就点头说是,还给你编个“方地球理论”。

谁最爱“胡说八道”?AI也有排行榜!

现在市面上的AI,谁幻觉最严重?美国有个公司Vectara测了下,2025年3月的数据显示:谷歌的Gemini 2.0 Flash最靠谱,幻觉率0.7%;OpenAI的GPT-4o是1.5%;DeepSeek V2.5是2.4%。清华也研究过,发现问法不同,幻觉率也不同。比如随便问问,DeepSeek-R1幻觉率最高,3%;问事实问题,它能飙到22.33%。最容易“发疯”的问题有三类:一是预测未来,二是安慰人,三是专业领域像医疗、金融。AI在这上面翻车,简直家常便饭。

咋办?别让AI把咱们忽悠瘸了!

AI幻觉这么烦人,有没有办法治它?有!咱分三招。

第一招:定规矩。 美国有律所说了,律师用AI编假信息,直接炒鱿鱼。国内《诗刊》也放话,用AI投稿就拉黑。今年两会还有人提议建个靠谱数据库,让AI少胡来。

第二招:技术救场。 比如“世界模型”,让AI懂点物理常识,别说太阳从西边升起。还有“检索增强生成”(RAG),像DeepSeek的联网搜索,回答前先查资料,幻觉率能降到零。

第三招:咱自己聪明点。 用AI时多问几个型号,互相校验。比如问“李逵为啥闹五台山”,一个AI说“喝醉了”,让另一个查查,马上发现是瞎编。或者问得具体点:“基于2025年前的文献,糖尿病有啥药?”这样AI不敢乱来。还可以让它自己打标记,哪句不确定就标出来。

最后,AI不是你,别太信它!

说到底,AI是工具,不是万能神。万维钢老师有句话说得好:AI能帮你干活,但不能替你思考。它写文章快,可没你的灵魂;它查资料牛,但不保证全对;它能出主意,可责任得你担。所以,别把AI当救世主,也别被它的“幻觉”牵着鼻子走。

AI幻觉离咱们不远,可能明天就让你“真假难辨”。但只要咱们擦亮眼,别让它把生活搅成一锅粥,它还是个好帮手。你说呢?下次再有人怀疑你是AI,咱就直播吃顿饭,证明自己多实在!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