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一场因土地征收引发的纠纷,在几张板凳、几杯茶水的围坐中悄然化解。企业代表、民警与综治中心调解员耐心分析,最终让当事双方握手言和。这一幕,正是西夏区创新基层法治工作的缩影。
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一场因土地征收引发的纠纷,在几张板凳、几杯茶水的围坐中悄然化解。企业代表、民警与综治中心调解员耐心分析,最终让当事双方握手言和。这一幕,正是西夏区创新基层法治工作的缩影。
“我们希望把综治中心打造成一个群众身边的‘解忧驿站’。在这里,群众‘最多跑一地’,烦恼便能找到出口。”3月29日,西夏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安风琴说。
走进西夏区综治中心大厅,就像进入一间“法治超市”:诉前调解、法律援助、信访接待等功能区指引清晰,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自2020年7月成立以来,该中心整合政法委、信访局、公检法司等部门资源,采取“整建制入驻+常驻+轮驻”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从“多部门跑腿”变为“一扇门解决”。
去年底,70名农民工因工地拖欠工资集体求助。综治中心迅速联动住建、人社等部门,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发放115万元欠薪,为这场纠纷画上圆满句号。据了解,中心成立至今,已联合调处案件589件,化解跨地区、跨部门疑难案件318件。
西夏区构建“村(社区)日清日结、乡镇(街道)日清周结、县区周清季结”三级解纷机制,9个乡镇(街道)同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84个村(社区)全部成立治安保卫委员会,成为排查矛盾的“前哨站”。2024年以来,村(社区)累计化解矛盾1.9万余件,乡镇化解2691件,县区兜底处置197件,化解率达99.84%。
贺兰山西路街道芦花洲社区治保委队员刘向琴巡逻时发现老人因垃圾堆放而争吵,立即通过“塞上枫桥”APP上报,社区调解员很快赶到现场化解纠纷。数字化手段为矛盾化解插上“智慧翅膀”,“二维码随手拍”“云法庭”等应用,让群众足不出户便能提交诉求、参与庭审,真正实现“民呼我应”。
“综治中心能行吗?”面对初期质疑,西夏区用行动作答:286名警官、法官、律师常态化下沉一线;4374名治保员织密治安防控网;五级指挥体系与“雪亮工程”“数字西夏”平台无缝衔接,构建起“人、地、事、物”全量管控的“政法大脑”。
“如今,群众愿意来,问题能解决。”安风琴说,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接待群众21.7万人次,化解欠薪、法律援助等案件1.16万件,办结率98.7%。在这里,法治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有温度的服务,扎根在田间地头,流淌在茶水板凳间,守护着群众和谐安宁。(宁夏日报记者 智慧)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