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直播:一场“数字鸦片”盛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10 06:22 1

摘要:以前中央电视台后半夜的时候孙晓梅会说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晚安,再见。而现在,观众朋友不知疲倦,架起永不消逝的电波,投身数字革命的洪流。十亿人民九亿播,还有一亿把刀磨。每个或喋喋不休或鸡飞狗跳或装疯卖傻或假痴不癫的都叫主播,每个点赞和调侃正好填补内心的虚空,每个意

每个短视频平台都在24小时直播,手指下滑总有新面孔、新套路、新调调,乐此不疲直到举着的手机砸在脸上。

以前中央电视台后半夜的时候孙晓梅会说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晚安,再见。而现在,观众朋友不知疲倦,架起永不消逝的电波,投身数字革命的洪流。十亿人民九亿播,还有一亿把刀磨。每个或喋喋不休或鸡飞狗跳或装疯卖傻或假痴不癫的都叫主播,每个点赞和调侃正好填补内心的虚空,每个意淫和快感都有痒痒挠的功效麻痹现实的感知。直播是一个全民狂欢的舞台,是一个新兴行业的崛起,更是一场集体性吸食的精神鸦片宴席。

直播的本质是一场经过设计的注意力收割游戏。主播用夸张的表演刺激观者的感官,观者在虚拟中寻找存在感。当流量成为硬通货,注意力转化为生产资料,传统的价值坐标开始发生偏移。“读书不如当网红”的认知,是对经济秩序上升通道收窄的本能反应。直播间里跑车、嘉年华的特效背后,是新型劳资关系的缩影——主播用情绪劳动置换打赏收益,平台用数据霸权收割剩余价值,这种生产关系正在解构工业化时代形成的劳动伦理,重塑社会资源的分配逻辑。

这个现象深层的症结,在于现实公共空间的萎缩与虚拟社群的膨胀形成对撞。实体文化的式微、消逝,迫使大家把自我表达迁移至虚拟空间。直播间既是舞台,也是避难所,主播与观众共同构建着脆弱的共情联盟。当广场舞开始直播时,暴露的不仅是技术平权的表象,更是生活全面媒介化的焦虑。

当大数据比爱人更了解你的情绪,当虚拟比现实更容易获得存在反馈,我们是否正在经历一场身份属性的变异?每个参与者既是数字劳工,又是消费符号,这种双重身份该如何重构人的主体性?

或许我们要问的不是全民直播,而是这一场时代病症究竟指向何处。

来源:陆青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