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人民的名义,才明白李达康的唯GDP才是写实

B站影视 2024-12-02 20:46 1

摘要:诸如各地烂尾楼现象以及巨额地方城投债的成因。就像此前央视报道的贵州六盘水落马主官,为自身政绩与仕途升迁,强行决策,向各区县下达硬性指标,举债上马诸多旅游项目,使六盘水人均 GDP 在贵州仅次于省会贵阳。

站在当下回望《人民的名义》,这部 2017 年首播、背景设定于 2014 年的剧集,已然提前对诸多当下问题予以解答。

诸如各地烂尾楼现象以及巨额地方城投债的成因。就像此前央视报道的贵州六盘水落马主官,为自身政绩与仕途升迁,强行决策,向各区县下达硬性指标,举债上马诸多旅游项目,使六盘水人均 GDP 在贵州仅次于省会贵阳。

那剧中有谁如此行事呢?无疑是李达康。他在林城任职期间,同样独断专行,把塌陷区改建成旅游景点,令林城 GDP 从全省倒数第三跃升至仅次于汉东省会京州。可以说,现今这般局面,当年李达康之辈难辞其咎。只不过彼时虽倡导摒弃唯 GDP 论,可这些隐患尚未爆发。故而初看此剧时,因剧中着重凸显其廉洁自律与斐然政绩,观众易倾向李达康立场,而忽略其不当之处。

实则若多刷此剧便会察觉,男一号并非侯亮平,而是李达康。侯亮平的故事线不过是为这部政治剧披上反腐外衣以便过审。

纵览李达康的仕途经历,他在国内干部体系中宛如一个特殊存在,明规潜规皆多有触犯。在金山、吕州身为二把手架空一把手,此乃明规大忌。提出“法无禁止即许可”口号,其心腹干将接连落马,连妻子亦未能幸免,这些均触碰官场潜规则。

但我们看到的是,从金州到京州,错误皆归其上级、副手与下级,显著政绩却独揽于李达康一身。与李达康共事之人,当地一旦出问题必遭追责,而突出政绩他人却难以沾光。汉东令人忌惮的赵瑞龙,李达康亦全然不惧。这不是主角光环又是什么?

因此,从李达康视角重看此剧,会发现它实则讲述身为一心追逐政绩的京州市委书记、汉东省委常委的李达康,在遭遇突发重大政治危机时,如何一步步摆脱困境、逆袭成功并更上一层楼。借由李达康的“逆袭”历程,此剧向观众展示体制内部分运作机制。

若此剧主题仅为反腐,诸多人物刻画与情节设置实无必要。比如剧中部分正面角色皆存显著问题。沙瑞金在大风厂与山水集团纠纷已有司法判决情形下,见大风厂被法院查封,竟直接令人撕毁封条,而非借助上级法院或省高法依法处理,此乃典型人治行径。且仅凭李达康一面之词,未作客观调研考证,便认定孙连城懒政并愤怒拍桌。

季昌明在抓捕丁义珍时反复强调程序与汇报,而双规侯亮平时却仅凭主观臆断,拒不执行省政法委决策,明显趋炎附势而非遵循法治流程。陈岩石身为退休干部,遇问题不依信访或司法程序,却凭借私人关系与自身影响力干预行政,虽表面解决事情却破坏规则。

李达康自身问题亦颇为突出,对下属严苛薄情且任人唯亲。给大风厂下岗职工解决安置费让各部门分摊,赵东来的公安维稳基金需出一千万,赵东来诉苦后便收回成命。而孙连城因无钱改造信访局诉苦,却被安上懒政之名。对上则极为恭顺,如对陈岩石,得知其与沙瑞金关系密切前后态度判若两人,甚至为讨好陈岩石给孙连城出违背契约精神的主意,如不承认丁义珍所卖之地,撕毁与开发商合同重新售卖。

总之,此剧将不受约束的权力如何以人民之名践踏法治演绎得淋漓尽致。或许因国内此前未有此类剧集,致使审核者与观众初见时未能领会其真正意旨。审核者未察觉这是一部披着反腐外衣的政治剧,才得以顺利播出;观众亦未醒悟,播出时仍按传统反腐剧套路评判角色善恶。如今审核者已然察觉,所以当下此类剧作难见踪迹,也鲜有人敢拍敢播。虽有《人民的名义》续作《人民的财产》,播出时却改头换面,剧名改为《突围》,人名亦作更改,只为避免观众联想前作,只因两部连看,编剧对李达康这类角色的暗讽太过明显。

来源:视客影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