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毒类型:丝状疣主要由HPV2型和HPV4型引起,而尖锐湿疣多由HPV6型和HPV11型导致。
生活中,不少人会发现脖子上
突然冒出“小肉粒”
不少人担忧是HPV感染
尝试自行揪除却险些留疤
这些不起眼的小突起究竟是什么?
是否与性病相关?
又该如何科学处理?
一起来看看
丝状疣:
HPV“家族”中的温和派
脖子上细长如丝、
粗糙凸起的“小肉粒”
医学上称为丝状疣
属于皮肤疣的一种
其本质是HP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引发的皮肤角质增生
但与尖锐湿疣等性病无关
●病毒类型:丝状疣主要由HPV2型和HPV4型引起,而尖锐湿疣多由HPV6型和HPV11型导致。
●症状特点:好发于颈部、眼睑、手背等暴露部位,无痛无痒,通常单发。
●治疗误区:自行揪除可能导致疼痛、感染甚至留疤。专家建议选择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如液氮冷冻(1—2次可愈)或激光治疗,间隔1个月复诊。
皮赘:
50%人群都有的“良性瘤”
若“小肉粒”呈肤色或深色、
质地柔软如脂肪
可能是皮赘(软纤维瘤)
这是一种皮肤纤维组织良性增生
与HPV无关
更无需谈“瘤”色变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高发人群: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60%,年轻人较少见。
●常见部位:脖子、腋窝、腹股沟等褶皱处。
●处理方式:激光、冷冻或手术切除,与丝状疣治疗相似。
老年斑与扁平疣
衰老与传染的双重信号
老年斑(脂溢性角化症)
与皮肤老化、日晒密切相关
常见于面部和颈部
表现为褐色斑块或扁平丘疹
无需特殊治疗
但可通过激光改善外观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扁平疣由
另一种HPV类型(非性传播)引发
表现为肤色或淡褐色扁平丘疹
多发于面部、脖子和手背
儿童成人均可感染
治疗以破坏性疗法(激光、冷冻)
或药物为主
专家提醒:
科学应对,拒绝“野蛮操作”
皮肤科医生强调
脖子上出现“小肉粒”
切勿自行处理:
●忌揪掐:可能引发感染或疤痕;
●早就医:通过专业检查区分丝状疣、皮赘或扁平疣;
●重预防:避免共用毛巾、搓澡巾,减少HPV传播风险。
皮肤上的小变化
往往是健康的“晴雨表”
面对丝状疣、皮赘等常见问题
理性认知、科学治疗才是关键
若您或家人有类似困扰
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切莫让“小问题”酿成“大麻烦”!
※ 编辑:胡婧 ※ 校对:刘子纯
※ 审核:廖桂金 满丽
※ 来源:央视新闻、丁香医生、科普中国、豆包AI等
点
点
来源:练出小蛮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