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末常住人口89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34.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19%,比上年末提高0.40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70‰,自然增长率为0.62‰。年末户籍人口774.04万人。
2024年泉州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泉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
(2025年3月31日)
一、综合
年末常住人口89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34.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19%,比上年末提高0.40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70‰,自然增长率为0.62‰。年末户籍人口774.04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5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3万人;全年培训各类劳动者4.97万人次。
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24.24万家,其中企业6.50万家,个体工商户17.72万家。年末经营主体总数162.49万家,其中企业47.46万家,个体工商户114.55万家。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2%。12月份,泉州市区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7.8%,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1.6%。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7.38亿元,比上年增长4.0%。粮食播种面积132.48万亩,比上年增加0.94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83.01万亩,增加0.4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3.61万亩,增加0.2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0.89万亩,增加3.57万亩。粮食产量51.60万吨,比上年增加0.48万吨,增产0.9%。其中,稻谷产量34.22万吨,增产0.5%。
全年商品材产量71.4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4%。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0.84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猪肉产量12.19万吨,增长0.6%,禽肉产量7.79万吨,增长1.5%。禽蛋产量9.56万吨,增长6.5%。年末生猪存栏91.74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2%,全年生猪出栏152.09万头,比上年下降0.7%;年末家禽存栏2065.08万只,增长2.6%,全年家禽出栏4852.47万只,增长0.8%。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14.93万吨,比上年增长4.4%。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82万吨,增长2.6%;海水产品产量113.11万吨,增长4.4%,其中近海捕捞产量59.25万吨,下降0.3%,远洋捕捞产量6.89万吨,增长29.7%,海水养殖产量46.97万吨,增长7.7%。
年末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为11家和155家;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89个,绿色食品117个,有机食品1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9个;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9个,有效期内福建名牌农产品28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9.8%,重工业增长4.9%。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4.5%,制造业增长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1%。工业产品销售率95.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的36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纺织业增长12.1%,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15.1%,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27.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5.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5.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9.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78元,比上年减少0.2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提高0.1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8%,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
年末发电装机容量1248.3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8%。其中,火电装机容量822.08万千瓦,增长1.0%;水电装机容量91.97万千瓦,下降0.7%;并网风电装机容量38.78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92.57万千瓦,增长55.6%。全年工业用电量435.37亿千瓦时,增长4.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增长4.0%。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2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5.62亿元,增长5.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03.74亿元,增长9.7%;金融业增加值517.07亿元,增长1.1%;房地产业增加值507.27亿元,下降10.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4%。
全年共新建、改建公路202公里。年末公路通车总里程20081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02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3064公里,高速公路里程684公里。公路密度182.56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总里程[3]541.39公里,其中高铁里程188.36公里。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0725.74万吨,比上年增长3.4%;旅客运输总量5097.00万人次,增长19.1%。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686.05万吨,比上年下降6.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973.28万吨,下降7.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4.25万标箱,增长6.4%。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16.4万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4.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94.5万辆,增长5.3%;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9.13万辆,增长59.5%。民用轿车保有量135.0万辆,增长3.5%,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26.7万辆,增长4.1%。共有营运汽车39152辆(不含4.5吨以下货车)。其中,客运车辆7210辆(含客运班车519辆,客运包车1352辆,公交车3244辆,巡游出租车2520辆),货运汽车31942辆(含4.5吨以上普通货车17619辆,牵引车6204辆,挂车8119辆)。拥有省际运输船舶288艘,总载重558.88万吨。公交运营线路长度7962.3公里,全年公交客运量11712.14万人次。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47.52亿标准量,比上年增长13.1%。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32.91万件,包裹业务23.90万件,快递业务量28.35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49.94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108.12亿元,增长7.0%。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10.22万个,其中5G基站3.07万个,4G基站5.98万个。年末电话用户总数1232.6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27.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05.5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05.7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39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976.27万户,增加22.11万户。物联网终端用户2240.2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164.0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家具类增长26.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22.3%,日用品类增长20.5%,通讯器材类增长17.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7%,中西药品类增长8.1%。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7.4%。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8.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4%。分领域看,项目投资增长15.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5%,民间投资增长7.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4.1%,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3.5%。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5.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6.7%。
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0479套(间),累计竣工9928套(间),已装修投用8190套(间)。新开工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500套,新增竣工棚户区改造项目4563套。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715.0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出口额1988.01亿元,增长5.4%;进口额727.00亿元,增长1.8%。进出口顺差1261.00亿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184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848.72亿元,增长0.4%。
全年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717家,比上年下降6.2%。投资总额7.46亿美元,下降67.0%;合同外资8.32亿美元,下降52.2%;实际使用外资3.88亿美元,下降54.3%。新批外商投资超千万美元(含增资)的企业36家。在新备案(核准)外资企业的合同外资中,投向第二产业的合同金额3.07亿美元,下降43.6%,投向第三产业的合同金额5.07亿美元,下降56.8%。外商投资企业当年累计开业投产41家。
全年共签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金额1885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0.4%;完成营业额16660万美元,增长34.9%。全年派出劳务人员10673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9566人。全年备案境外投资企业32家,境外投资金额29018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75.17亿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2.80亿元,下降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4.24亿元,下降0.7%。其中,教育支出221.76亿元,增长3.6%。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18.47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61.13亿元。税务部门组织的各项收入1487.74亿元,下降3.9%,其中税收收入824.37亿元,下降6.4%。海关代征税收收入164.37亿元,下降7.2%。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558.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264.74亿元,增长5.1%。本外币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878.95亿元,当年减少36.90亿元,其中住房贷款余额2232.18亿元,当年减少53.04亿元。
全年通过证券市场新发行股票2只,筹集资金80.05亿元,其中新发行A股1只,筹集资金1.71亿元;新发行美股1只,筹集资金78.34亿元。新增发行境内外债券105只,规模634.05亿元,比上年下降13.2%;年末私募基金及管理人495家,资金规模1467.64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0%。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4.99亿元,增长3.1%;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35.61亿元,增长6.2%。赔款及给付支出113.31亿元,增长14.3%。其中,财产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46.69亿元,下降3.3%;人寿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66.62亿元,增长31.0%。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4元,比上年增长5.5%;人均消费支出33723元,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94元,增长4.8%,人均消费支出39415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37元,增长6.6%,人均消费支出23381元,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2,比上年缩小0.03。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7%和38.4%。
年末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42.33万人,比上年末新增13.82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246.20万人,增加14.57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21.56万人(含退休),增加0.3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4.57万人,减少1.11万人。年末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人数15.24万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2.9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4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9.3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99.3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9.0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97.11万人。
年末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27个,其中儿童收养性福利机构3个,床位235张;城镇老年收养性福利机构124个。年末养老服务床位56437张,社区服务站2561个。年末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0257人,比上年末增加51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2213人,比上年末增加529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6.35亿元。全年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8242.35万元。全年拓展创建乡村振兴试点村14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3个。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拥有省创新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建设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1家、省级众创空间94家,市级众创空间131家。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4家,企业异地研发中心5家。年末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1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7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28家。全年共实施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9项,其中省级100项、市级259项。全年专利授权3790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659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823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36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414项,合同金额20.16亿元。
年末共有检验检测机构348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6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6.98万台(件),非强检计量器具3.77万台(件)。全年省级监督抽查泉州市工业产品生产企业1953批次产品,合格1886批次,抽样合格率96.6%。
年末商标有效注册量81.16万件,累计拥有全国驰名商标159件,省政府质量奖8个(含3个提名奖)、市政府质量奖33个(含9个提名奖),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1个、福建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6个。
全年新增完成国际标准修订3项,国家标准制修订145项,行业标准制修订9项,地方标准制修订20项。
年末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32个,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6个、国家一般气象站25个;拥有天气雷达观测站1个,风廓线雷达站2个,区域气象自动站291个。共有地球物理台站20个,前兆测项48个,测震台站27个,烈度速报台站188个,GNSS观测基准台6个。共有渔业资源环境监测站位56个、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位19个,共有海上水文气象观测浮标站位4个、沿海自动验潮站5个。
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84万人,其中高级职称4.59万人,中级职称24.72万人,初级职称31.53万人。共设立企事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7个,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320人次,年末在站博士后86人。
年末拥有全日制高校18所(不含泉州开放大学),其中普通本科6所,职业本科1所,高职高专11所。另有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州大学石化学院和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在泉办学(相关数据不纳入本市统计)。研究生招生2567人,在校生8271人,毕业生2247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7.23万人,在校生23.21万人,毕业生6.36万人。普通高中138所,中等职业学校41所(含技工学校10所)。高中阶段招生11.1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7.5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99万人、技工学校0.67万人;在校生30.89万人。普通初中198所,初中招生14.05万人,其中招收随迁子女3.50万人,在校生39.10万人。小学1178所,招生12.61万人,其中招收随迁子女2.81万人,在校生85.92万人。幼儿园1548所,招生7.35万人,在园幼儿27.73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9.5%。特殊教育学校10所,特殊教育在校生3043人(另有3674名小学、初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生已计入小学、初中在校生数)。在泉就读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31.22万人。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市、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97处。入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733项,其中世界级7项,国家级36项,省级128项,市级333项。
年末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19个(含民营博物馆),乡镇文化站16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图书馆藏书总量1241万册,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456万册。全年文化系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1972场,观众110.85万人次。
年末共有实际营业影院80家,银幕418块,年度电影票房2.81亿元。广播电视台9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9座。广播节目13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6%;电视节目12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6%。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用户287.07万户,实际用户135.89万户,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总长50074公里。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10109.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国内游客10038.78万人次,增长16.4%;境外游客70.96万人次,增长128.8%。全年游客旅游总花费1211.40亿元,增长20.8%。其中,国内游客旅游花费1147.82亿元,增长17.8%;入境游客旅游花费8.94亿美元,增长127.5%。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697个,其中医院132个,含公立医院40个、民营医院9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520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个、卫生服务站194个,门诊部359个,诊所(医务室)1831个,村卫生室297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妇幼保健院(所)13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960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3478人、注册护士26170人。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编制床位数45035张,实有床位数50043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数35309张、乡镇卫生院实有床位数10154张。全年总诊疗人次5551.28万人次,入院人数133.78万人次。全市村卫生室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812人、注册护士323人、乡村医生2307人,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全年共报告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病例19498例(按发病日期统计),报告发病率219.50/10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为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儿童预防接种四苗接种率99.48%,乙肝疫苗接种率99.93%。
年末共有体育场地29023个,体育场地面积2699.0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4平方米。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全市新建健身步道60公里、游泳健身场地9座、 智慧体育公园2座、多功能运动场8座、社区智慧“运动角”5座和村级老人体育中心10座。全年全市共7名运动员和1名教练员入选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金1银,并打破1项奥运会纪录;其他重大赛事中,泉州运动员在世界级大赛荣获18金5铜、在亚洲级大赛荣获5金4银5铜、在国家级赛事荣获73金60银63铜。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2.06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年末环湾建成区面积达266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6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达175.4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8平方公里。
全年植树造林总面积15.76万亩,占总任务14.7万亩的107.21%。其中,人工荒山造林0.91万亩,人工迹地更新9.1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0.19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5.51万亩。全年完成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6万亩。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9.57万亩。中心市区建成区新增园林绿地40公顷,总绿地面积达9388.6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0218.9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5.8平方米。
全年城市(县城)自来水供水总量48983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自来水用水量22318万立方米;家庭自来水用户144.72万户。全年共铺装天然气管道425公里,年末天然气管道累计达5890公里;天然气用户数82万户。全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8.5%。
全年全市各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351天,占总天数的95.9%。12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Ⅲ类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流域39个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39个小流域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97.4%。36个近岸海域国、省控站位一、二类水质比例86.1%。全年农村饮水安全受益人口58.4万人。
泉州市本级和10个县(市、区)先后建成国家生态市、县、区并获命名;德化县、永春县、鲤城区、安溪县、洛江区、惠安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永春县还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11个、市级以上生态村1659个。
拥有省级以上林业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含保护小区)4.30万公顷。另有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1平方公里。拥有森林公园2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3个,森林公园总面积2.35万公顷。
全年发生森林火灾0起,过火面积0公顷,因森林火灾造成受害森林面积0公顷。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5起,比上年下降19.4%;死亡36人,下降33.3%。其中,工矿商贸事故(含采矿业、商贸制造业、建筑行业等)11起、下降35.3%,死亡10人、下降37.5%;道路运输事故64起、下降14.7%,死亡26人、下降31.6%;水上运输事故0起、与上年持平,死亡0人、与上年持平。发生较大事故0起,死亡0人、与上年持平。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27人,下降32.5%;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27人,下降10.6%。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金门县。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数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为中国铁路南昌局管辖的铁路营业里程。
[4]2024年部分中国铁路南昌局合资公司口径发生变化,铁路货物运输量等数据统计口径调整。
[5]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6]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修订。
[7]根据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2月印发的制度,“旅游总收入”指标表述调整为“游客旅游总花费”,“国内旅游收入”指标表述调整为“国内游客旅游花费”,“旅游外汇收入”指标表述调整为“入境游客旅游花费”。2023年入境游客人数及入境游客花费数据有修订。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价格指数、粮食、畜牧业、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专业技术人员数据来自市人社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市税务局;农业龙头企业数、名牌农产品数、乡村振兴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市海洋与渔业局;商品材产量、植树造林面积、林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工业用电量来自市供电公司;铁路运输数据来自南昌铁路局漳州车务段和福州铁路物流中心;新建公路、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营运汽车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港口货物吞吐量来自福建省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和福建省泉州港口发展中心;民航数据来自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户籍人口数、民用汽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总量、电话用户数、互联网用户数等数据来自市通管办;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泉州海关;实际使用外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资本市场数据来自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保险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泉州监管分局;高新技术企业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经营主体数、全国驰名商标数、质量检验、国家标准制定修订、专利授权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地震数据来自市地震局;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等数据来自市文旅局;影院和票房数据来自市委宣传部;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委和九一〇医院;生育保险、医保数据来自市医保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建成区面积来自市资源规划局;城市污水处理、建成区绿地、自来水供用水、天然气用户等数据来自市城管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数据来自市水利局;森林火灾、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