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重塑我们学习、工作和创造的方式。从代码生成到论文写作,AI似乎正在接管所有“可计算”的智力劳动。这不禁让我们每个人都开始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当机器能比我们更快、更准地解决问题时,我们人类的原创思维,其价值将何去何从?
人工智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重塑我们学习、工作和创造的方式。从代码生成到论文写作,AI似乎正在接管所有“可计算”的智力劳动。这不禁让我们每个人都开始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当机器能比我们更快、更准地解决问题时,我们人类的原创思维,其价值将何去何从?
被誉为“当世最伟大数学家”的陶哲轩,在近期与Lex Fridman的深度访谈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极具启发性的答案。他不仅探讨了数学最前沿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他分享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人机协作未来的深刻洞见。
这篇文章,将聚焦于陶哲轩给年轻人的三条建议。它们表面上是关于如何学习数学,但其内核,却是一套在AI时代放大人类独特智能、保持创造力核心优势的思维路径。这或许是驾驭这个新时代的一张重要的地图。
路径一:调用你的“全脑”,而非寻找“数学脑”——人类的类比与跨界优势
许多人放弃数学,是因为相信自己没有一个专门的“数学脑”。陶哲轩的第一个建议,就彻底颠覆了这个迷思。
“我的理论是,人类并非天生就有一个‘数学中心’。我们有视觉中心、语言中心……我们所做的,是重新利用我们大脑的其他区域来做数学。”
他指出,顶尖的数学家们思考的方式千差万别:有人用图像思考(视觉中心),有人用符号和逻辑叙事思考(语言中心),有人则视之为一场游戏(策略中心)。
这意味着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恰恰是这种认知上的灵活性和跨领域的类比能力。当前的AI模型,其强大之处在于在单一、明确定义的领域内进行深度优化。但人类心智的奇迹在于,我们能将一个领域的知识、直觉和模型,“嫁接”到另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
就像陶哲轩在访谈中,为了理解流体力学中的“爆破”问题,竟然构想出了一个由水流驱动的“流体计算机”——这个疯狂的念头,连接了物理学、计算理论和生命科学(自复制)。这正是AI目前无法企及的、真正的创造性飞跃。
行动指南:刻意训练自己“调用全脑”的能力。面对一个数据分析问题,不要只想着统计模型,试着问:它能被“画”成一幅什么样的画?它能被“讲”成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种跨模态的思考练习,将构建起AI难以复制的思维护城河。
路径二:从“无用”的爱好中寻找真问题——人类的好奇心驱动优势
标准化教育体系最大的问题,是它提供了太多的“标准问题”和“标准答案”。但在AI时代,解决已知类型的问题,将越来越成为机器的工作。人类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从何而来?陶哲轩认为:课堂之外,你的热爱所在。
“现在有很多课堂之外丰富数学知识的资源……比如在业余扑克玩家中,他们出于非常具体的原因,对特定的概率问题产生了兴趣。”
AI的学习是“数据驱动”的,它只能在人类已经标注和整理好的知识海洋里学习。而人类的好奇心,是这个知识海洋的源泉。一个扑克爱好者对概率的痴迷,一个游戏玩家对算法的探索,一个历史迷对文本模式的挖掘——这些源于个人热情的“无用”之事,恰恰是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数据、定义新问题的源头。
这些由真实兴趣驱动的探索,往往能产生AI训练集中不存在的、高度个性化和情境化的问题。当你深入其中,你就不再是AI的使用者,而是在为整个知识体系开辟新的疆域,甚至在为未来的AI模型创造它们闻所未闻的“训练数据”。
行动指南:将你的专业技能,应用到你真正热爱的业余领域中去。用你的编程能力去分析你喜欢的音乐,用你的文本分析技巧去研究冷门的历史文献。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能获得巨大的乐趣和内在驱动力,更有可能发现那些尚未被AI触及的、真正原创的研究课题。
路径三:“战略性作弊”,成为AI的指挥官——人类的顶层设计优势
当面对一个真正宏大而困难的问题时,无论是人类还是AI,都可能陷入瘫痪。陶哲轩的第三条建议,是一种极富智慧的“项目管理”哲学。
“解决难题的方法,不是硬扛,而是‘战略性作弊’。如果一个问题有10个难点,那就关掉9个,只留下1个来解决。”
这意味着,人类的核心角色,将从“解题者”转变为“问题设计师”和“战略指挥官”。AI是一个能力超强的“士兵”,你可以命令它去执行一次复杂的计算,或者验证一个逻辑上的一万步推导。但是,决定“打哪场仗”、“如何分解战场”、“在关键时刻应该忽略哪些次要矛盾”,这些顶层的战略决策,依然需要人类的智慧。
“战略性作弊”的本质,就是一种对复杂问题的解构和优先级排序能力。陶哲轩在访谈中提到,当他和一个错误百出的AI合作时,感觉像herding cats,因为AI缺乏对整体方向的把握。而人类的优势,恰恰在于能够凭借直觉和“嗅觉”,判断出哪些简化是“有益的作弊”,哪些则是会导向死胡同的“致命错误”。
行动指南:在你的研究中,将自己定位为“项目架构师”,而将AI视为你的“首席工程师”。你的核心工作不是写每一行代码,而是定义问题的边界,设计验证的路径,并创造性地简化问题,为AI设置一系列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学会驾驭AI,而不是被AI的任务列表所驾驭。
陶哲轩的这三条思维路径建议——调用全脑的类比能力、好奇心驱动的提问能力、战略性的问题设计能力——共同指向了一个清晰的未来:AI时代,最稀缺的不再是计算的速度和精度,而是思想的深度、广度和原创性。
AI不会取代伟大的思考者,它只会让伟大的思考者变得更加强大。
来源: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