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多发的9类电信网络诈骗及11种防范应对措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11:17 1

摘要: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犯罪手段也不断翻新升级,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犯罪分子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共享屏幕等新技术,结合精准的心理操控,实施跨境诈骗活动。根据公安部统计,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5种诈骗类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犯罪手段也不断翻新升级,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犯罪分子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共享屏幕等新技术,结合精准的心理操控,实施跨境诈骗活动。根据公安部统计,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5种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诈骗类型。本文将详细介绍当前主要诈骗种类及实用防范措施,帮助市民提高警惕。

高发电信诈骗主要种类

一、传统高发五大类诈骗

1. 刷单返利类诈骗。 此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诈骗分子以“轻松赚钱”“时间自由”“躺着进钱”为诱饵,通过虚假APP预设小额返利让受害人看到收益,随后诱导大额投入,最终以“操作错误导致余额冻结”为由关闭平台卷款跑路。任何要求垫资刷单、做任务返利的都是诈骗,切勿轻信。

2.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此类诈骗涉案金额最大,占全部涉案资金的三分之一左右。犯罪分子往往伪装成“投资专家”“理财顾问”,通过社交软件推荐虚假投资平台,承诺高额回报。石家庄74岁的刘奶奶就因轻信“高收益理财项目”,准备携带6万元现金进行线下交易,幸好被民警及时拦截。

3. 冒充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客服,以“开通抖音直播会员”“百万医疗保险自动扣费”等为由,声称不取消将自动扣费,引导受害人下载陌生软件、进行人脸识别或输入验证码,最终盗转资金。2025年就有受害人因此被转走16万元的案例。

4. 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信息,冒充公检法人员,以“涉嫌洗钱”“身份被盗用”等罪名恐吓受害人,通过QQ视频展示伪造的警官证、通缉令,诱导受害人转账至所谓“安全账户”。

5.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此类诈骗针对急需资金的人群,以“低息”“无抵押”“快速放款”为诱饵,通过聊天软件推荐虚假贷款平台,要求受害人先缴纳“手续费”“保证金”或提供验证码,一旦得手便消失无踪。

二、新型诈骗手段不断翻新

1. AI换脸/语音合成诈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诈骗分子利用AI换脸和语音合成技术伪装成受害人亲属、朋友或“现役军官”实施诈骗。山东莱西市民梁某被AI换脸的“军官”诱骗投入731万元,辽宁的吴某被“刘建成军官”骗走57.8万元,甘肃的唐某被“陈刚军官”诱导投入1108.9万元血本无归。山西忻州的陈女士接到“哥哥”的QQ视频求助,仅10秒的通话就被骗转账2万元,幸好警方及时止付。

2. 屏幕共享诈骗。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窥屏窃取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进而盗转资金。这种手段隐蔽性强,受害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泄露了敏感信息。

3. 线下现金交易诈骗。为规避打击,诈骗分子颠覆传统模式,以“线下充值更安全”为名,忽悠受害人寄送现金、黄金等贵重物品,通过线下交接方式转移赃款。石家庄刘奶奶案件中,诈骗分子就要求其进行线下现金交易。

4. 数字人民币相关诈骗。随着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不法分子也借机实施诈骗,主要包括四大陷阱:假冒试点活动发送诈骗链接;虚构数字人民币投资交易承诺高额回报;以“有偿招募推广员”为名构建传销网络;冒充权威机构来电要求转账。同时,大量仿冒的数字人民币APP出现,以假乱真窃取用户信息。

实用防范措施

一、针对不同诈骗类型的防范要点

1. 应对刷单返利和虚假投资诈骗。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要求先行垫资的“赚钱机会”都是骗局;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理财,对“高回报”“稳赚不赔”等承诺保持高度警惕;老年人进行大额投资前一定要与家人商量。

2. 应对冒充客服诈骗。 接到“取消会员”“退款理赔”等电话,务必通过官方APP、官网或客服电话核实,切勿点击对方提供的链接或下载陌生软件;验证码是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绝不向任何人透露。

3. 应对冒充公检法诈骗。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办案,不会要求转账到所谓“安全账户”,不会发送“通缉令”“拘捕令”等法律文书;如接到此类电话,可直接挂断并拨打110核实。

4. 应对AI换脸/语音诈骗。 对亲朋好友通过视频、电话提出的借款要求,务必通过其他渠道二次核实,可要求对方做特定动作或询问私密问题;建立家庭“暗号”,在紧急情况下作为身份验证方式;即使看到视频画面也不能轻信,AI换脸技术已能伪造逼真影像。

5. 应对屏幕共享和验证码诈骗。切勿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保护好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不向任何人透露;如手机出现异常黑屏、卡顿等情况,立即关机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

6. 应对数字人民币诈骗。通过官方应用商店或银行渠道下载数字人民币APP,警惕仿冒软件;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不存在“投资”“炒作”空间,凡是提到用数字人民币获利、返现的均为诈骗;不相信“数字人民币推广员”等招募信息。

二、通用防范原则与工具

1.安装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 这是国家级反诈防骗工具,具有六大功能:快速举报诈骗信息;精准报案上传证据;智能识别阻断诈骗信息;检测手机内可疑应用;查询对方账号是否涉诈;了解最新骗术案例。安卓用户需开启所有权限,iOS用户需在设置中启用相关权限,确保预警功能正常工作。

2.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遇到可疑情况,多与家人、朋友商量,或拨打96110咨询。

3.用好反诈利器。 接听96110预警劝阻专线电话,这是官方反诈专线,接到来电一定要及时接听;留意12381涉诈预警短信;开启“境外来电提醒服务”,对境外电话保持高度警惕。

4.定期自查个人信息。通过“一证通查”功能查询本人名下电话卡和银行卡数量,及时注销不用的账户;定期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的“APP自查”功能,扫描手机内可疑应用。

5. 及时举报和求助。 发现诈骗线索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或拨打96110举报;遭遇诈骗后立即报警,并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如接到可疑预警,配合民警劝阻。

温 馨 提 示

电信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目的都是骗取钱财。市民朋友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贪小利、不轻信、不慌张、多核实。特别是老年人要主动学习防骗知识,遇到疑问及时与子女沟通或联系警方。年轻人也要提高警惕,不要以为诈骗与己无关,AI换脸、数字人民币等新型诈骗已将目标扩展到各个年龄段和职业群体。 反诈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让我们携手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反诈防线,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如遇紧急情况,请立即拨打110或96110求助。

来源:泗洪公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