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原料上新潮背后的技术暗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1 00:34 1

摘要:长期以来,化妆品原料市场的话语权基本掌握在国际巨头手中,这使得国内企业长期遭遇“卡脖子”难题。但近两年,受政策利好和技术进步影响,国内原料企业迎来了发展拐点,过去国际垄断的局面正在悄然改变。

原料创新似乎正在经历新一轮蝶变。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沐 沐

长期以来,化妆品原料市场的话语权基本掌握在国际巨头手中,这使得国内企业长期遭遇“卡脖子”难题。但近两年,受政策利好和技术进步影响,国内原料企业迎来了发展拐点,过去国际垄断的局面正在悄然改变。

一方面,政策红利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原料商,尤其是头部企业开始加码原料创新,从备案数量来看,仅2024年,国内企业就已备案76款新原料,是全年新原料总备案数的84.5%,占比优势明显,这反映出国内化妆品原料创新活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与消费理念的升级,如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AI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突破发展,消费者对品牌营销逐渐“祛魅”、并愈发关注成分与功效,以及对绿色可持续理念的推崇等,也给国内原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下来看,国内外原料创新出现了何种变化?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未来有哪些技术方向可以展望,为国内原料企业带来新机会?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几家原料商,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前些年,化妆品原料的创新,曾掀起一股以制备技术和生产工艺为主的浪潮,比如合成生物学的兴起便是代表之一。如今,随着以今年大热门DeepSeek等为代表的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原料创新正进入新的周期。

1、AI技术正深度融入原料筛选与配方优化

利用AI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不但可以大幅度降低原料筛选效率,开发功效作用更精准的创新原料,还能够高效赋能配方设计与优化。

路博润亚太区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监王昶表示,“原料研发很多前提工作是做大量的筛选,而AI技术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理性分析和整理更多数据,可以帮助快速做出正确的决定,有AI助力,筛选的工作会更有效、更精准。”

“在多肽类原料的开发上,AI技术可以更高效率地模拟、筛选出全新结构且具有目标功效的多肽,大大提升研发效率。”维琪科技品牌传播总监刘晓爽介绍道。

基于此,维琪科技利用CADD和AIDD技术开发出多款全球创新结构的多肽,如:RGD环肽-5是一款作用于整合素靶点的精准靶向环肽、维御素是一款针对免疫抗衰的全球新结构多肽、Erasin0003则是靶向促进5重胶原表达的分子马达肽、维舒因是源自诺奖靶点具有快速退红效果的创新原料。

维琪科技AI靶向环肽

青然新护也依托AI技术精准筛选出两款可持续蛋白肽——璞生™燕麦肽、璞生™小果咖啡肽,它们是由AI技术从分子模拟、多肽预测到序列对比、生产模式演算的原料研发全过程筛选而来。

此外,在2025AI驱动化妆品创新应用论坛上,MetaNovas元星智药首席科学家罗衡还分享了AI+生命知识图谱技术在化妆品功效原料开发中的启发。“在原料筛选方面,MetaNovas通过知识图谱结合AI模型,快速筛选出能促进特定胶原蛋白合成的成分。”罗衡举例分析道。

而除了原料筛选外,在配方设计与优化方向上AI技术也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AI能够识别一些原料的潜在作用靶点,并通过通路分析发现其在护肤领域的全新和细分应用方向,以此挖掘现有配方的潜在新功效。”罗衡介绍道。

不仅如此,AI技术还可应用于配方稳定性测试中,据Coptis亚太区业务负责人陈怡涵介绍,利用AI进行配方稳定性测试,可减少配方试验次数,减少需要进行的测试次数,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2、AI技术与前端研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不止于后期的原料筛选与配方优化,AI技术与原料前端研发如机制理解、研发趋势洞察等的结合也愈来愈密切。

刘晓爽表示,“可以利用AI技术将来自前沿领域的技术、理念、文献研究等,作数据分析与提炼,形成知识库,这会大大提升对整体研发趋势的洞察。”

譬如,上文提到的由MetaNovas元星智药开发的AI+知识图谱就是该理念的应用落地,据罗衡介绍,MetaNovas通过高细粒度自然语言处理平台(MetaNLP)、生物知识图谱平台(MetaKG)、人群多组学数据分析平台(MetaOmics)以及多肽新原料生成设计平台(MetaPep)四大AI平台赋能原料前端研发。

其中,MetaNLP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系统性挖掘海量文献和专利,将知识结构化,为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基础;MetaKG则可整合医学、护肤品、功能食品等多领域数据,构建千亿级别数据的知识图谱,这一平台能精准关联皮肤表型、生物学机制、基因和原料功能,从而驱动创新;MetaOmics收集大量人群转录组、基因组、群菌等信息,可以分析感兴趣的目标细分人群的基因特点和差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开发方案;而MetaPep则是基于AI的多肽新原料生成设计平台,可以生成高功效、多功能、安全稳定的多肽新原料,实现抗衰、美白、舒缓、促进皮肤和头皮健康等等功效。

除此之外,AI技术还持续向市场动向分析、皮肤检测技术等应用场景渗透,为原料研发赋能。“AI也可作为市场分析工具,帮助我们精准分析市场动向,以此做出快速反应,为原料研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路博润亚太区副总裁刘茂树说道。

而在皮肤检测领域,AI技术亦有所应用,比如,德之馨就基于AI模型开发出一项敏感性皮肤检测技术,据称,该技术能够更客观的对皮肤敏感性进行精准分级。

德之馨AI敏感性皮肤检测技术

从前端研发趋势的洞察,到后期原料筛选与配方优化,再到市场分析、皮肤检测技术等细分场景的拓展,在AI的助力下,化妆品原料的研发更具科学性与前瞻性,将加速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想象。

如今,随着植物提取技术逐渐成熟,植提原料的市场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国内外诸多原料商纷纷加快布局节奏,以满足消费者对天然、安全、功效的多维度需求。

“过去植物提取物只是一个故事,但现在会发现它已经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活性成分,用什么样的提取手段提取,达到什么样的功效。如今,植物提取物的护肤产品越来越科技化了,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动态。”王昶在《个人护理市场白皮书》发布会上讲道。

1、植提原料在研究与应用上存在难点

众所周知,植提原料确实存在一些天然的缺陷,比如植物提取物的成分组成不清晰、功效靶点不明确等,这也是造成其在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中频频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

杉海创新相关负责人指出,过去植物提取物的应用逻辑类似于中药,人们往往并不清楚其具体成分组成,只要最终有效就行。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法规的完善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如今大家越来越关注植物提取物中的单体成分以及相对明确的化合物,这也促使企业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成分的明确性和精准性。

“对于植物提取物来说,首先要知道它具体包含什么成分、作用在哪些靶点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决定用什么样的工艺去提取,并进行功效验证。这本身是一个很系统的东西,是目前植物提取物面临的最大难点。”东方淼森研究院院长任晗堃说道。

他认为,当明确植物提取物的成分组成后,可以利用合成生物的方式高效生产,这种植物提取物与合成生物技术的联动可能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此方向上,杭州佳嘉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天然彩色植物油产品系列,就采用独家生物合成技术,将植物与植物油脂混合,并添加多元酶系进行酶解处理,再通过分离、纯化等步骤获得,为植物提取在美妆原料中的应用开拓了新的方向。

杭州佳嘉乐天然彩色植物油产品

2、植物提取物的商业化路径与创新方向

凭借天然成分优势,植物原料在消费市场获得广泛认可。特别是近两年,特色植物原料和草本成分备案数量的飙升,从侧面反映出这一消费趋势的持续强化。

“国家支持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开发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加上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基础,所以特色植物资源具有天然的优势,但这不代表其一定能取得商业化成功。”任晗堃表示。

他认为,特色植物资源若想实现商业化成功,还要回到思想、科学、技术、产品这四个维度上。其中,“在技术层面上,从不同的创新机理、独特的功效出发,通过差异化的技术手段,识别出植物提取物中的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以及实现在配方中稳定存在,上述每一个环节都是实现特色植物资源价值的壁垒,也是必经之路。而在产品层面上,目前中国植物来源产品解决了基本质量的问题,但功效上还需要再进阶到本源的功效需求。”

比如,东方淼森的一款特色植物原料——植物表皮生长因子妙可修TM(FlexiGlu 992TM),即聚焦皮肤屏障功能及抗衰关键靶点EGFR,通过提升其激活能力皮肤修护和自愈式抗衰功效。

东方淼森植物EGF

此外,在路博润《个人护理市场白皮书》发布会上,王昶则指出了植物提取物的三大创新方向1)植物提取物的来源,越稀缺越好;2)将植物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安全且明确的标示出来;3)升级植物提取技术

其中,在植物来源层面,从国内外原料商的研究成果来看,特色植物除了包括中草药之外,还有一些来自沙漠、高原、极地、海洋等地区的非药用极端植物或珍稀植物。比如,嘉法狮最新推出的最新活性物Noxifense™滴舒宁,就是从在极端环境下生长的沙棘叶中提取而来。

在提取技术层面,原料商不局限于传统植物提取技术,而是不断优化升级。比如,路博润的新型亚临界水提取技术,可通过工艺条件操控获得极性自高至低连续性变化的亚临界水,超短时间内高效获取富含高浓度全成分的植提物;伽能生物的分子印迹专利技术-EneMIT®,可以通过预设的分子印迹模板材料,去匹配植物中特定活性成分,从而达到精准分离,高效提取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伽能生物分子印迹专利技术-EneMIT

近两年的化妆品行业中,重组胶原蛋白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成分届“顶流”,尤其在功效护肤、科技护肤理念推动下,重组胶原蛋白的风在化妆品市场愈吹愈猛。但伴随着资本追捧、行业入局者增多,重组胶原蛋白的市场竞争却正在不断加剧。

“纵观整个原料市场,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重组胶原蛋白,在国内市场,这个赛道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卷,企业需要做好准备以应对市场变化。”创健医疗的相关研发人员如是说道。

尽管当下重组胶原蛋白仍是热点,但或是鉴于当前赛道的拥挤,不少企业开始趁着重组胶原蛋白带起的一股“蛋白热”,加码布局其他品类的蛋白类原料,这类原料的“版图”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扩充。

譬如,在与聚美丽的采访中,深耕重组胶原蛋白的创健医疗就透露,他们在其他品类的蛋白类原料上也有布局:“在蛋白类原料上,我们不局限于重组胶原蛋白,也在同时开发乳铁蛋白,这类蛋白原料可发挥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此外,其他蛋白类原料如弹性蛋白,我们也在布局。”

而除了创健医疗外,聚美丽同样观察到,有不少企业也竞相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蛋白类原料产品。比如,青然新护推出了一系列生物同源蛋白产品,即如甄®乳铁蛋白。

青然新护系列生物同源蛋白产品

其中,如甄弹性蛋白可显著提升皮肤弹性与紧实度,赋予肌肤年轻活力;如甄®纤连蛋白具有舒缓修护功效,可提升皮肤耐受力,帮助抵御外界环境压力;而如甄®乳铁蛋白是全球个护领域首个人源乳铁蛋白,具有较好的抗菌和抗炎性能。

博驰生物则推出了一款凝胶状丝素蛋白,据称,丝素蛋白凝胶是丝素蛋白的一种高级形态,通过特定工艺赋予其仿生三维结构,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黏附与增殖,适用于复杂组织的精细修复和再生医学领域。与丝素蛋白水溶液相比,丝素蛋白凝胶具有更长保湿和皮肤修复与再生效果。

不止国内企业,国际原料公司也顺应这轮热潮,推出了各自的蛋白类原料产品。譬如,奇华顿就推出了一款专门为保护和修复皮肤而设计的纯素蚕丝蛋白Silk-iCare™。

“该成分代表了仿生丝蛋白技术的突破。”奇华顿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Silk-iCare™源自白色生物技术,是一种强韧、非粘性、触变性、非封闭的水凝胶,可在皮肤表面形成轻薄透气的薄膜,不仅能够作为隐形绷带修复受损皮肤、减少皮肤瑕疵,还能帮助皮肤抵御污染。”

奇华顿蚕丝蛋白产品

弹性蛋白、乳铁蛋白、蚕丝蛋白……蛋白类原料的“版图”正呈现持续扩容趋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消费者需求的逐步升级,这一趋势或将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除主功效成分之外,功能性辅料亦是化妆品产品研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不仅负责形成产品的基本质地和性状,更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应用体验、稳定性、效果持久性及用户的最终满意度。而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使用体验要求的提高,功能性辅料的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向寻求更高的性能、更广泛的应用范围等方向进化。

尤其是,在防晒领域,辅料的使用就非常普遍,它们在优化配方、提升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本所有防晒配方创新都来自于辅料,而不来自于防晒剂,因为防晒剂法规相对严格,研发出一个新的防晒剂难度较大,而通过辅料则可以把防晒剂的功效增强、安全性提高,让防晒配方更温和,更接近消费者的需求。”王昶说道。

常见的防晒辅料包括增稠剂、乳化剂、高分子流变改性剂、成膜剂等。其中,增稠剂、乳化剂和高分子流变改性剂可确保防晒产品的质地均匀,同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长效性;而成膜剂的主要作用是形成一层连续的薄膜,以增强产品的防水性能。

在此方向上,帝斯曼-芬美意开发出一款具有防晒增效和肤感改善效果的防晒产品——PARSOLSLX,据悉该款产品可用于发品中,发挥高效护色、抵御光损、提升柔顺度、梳理性和光泽感、强韧发丝等功效。®此外,在新产品展示专区上,多家原料商也用产品展现了各自在功能性辅料方向上的创新成果。譬如,世索科的OLEOGYTM系列天然油相流变改性剂,具有较强的油相增稠作用,可提升产品在彩妆、油类护肤品等油相产品中的应用性能;科莱恩旗下化妆品原料商Lucas Meyer Cosmetics的无表面活性剂乳化剂Pickmulse™,源自藜麦淀粉专利技术,能够包裹油溶性成分,保护敏感原料,提升润肤剂的感官性能;上海奥利的OLP-3100 细胞磷脂氧化锌,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和优异的成膜性、分散性,可减少二次团聚的风险……

ESG背景下,绿色消费群体日益壮大,化妆品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也正协同推进低碳转型,将绿色可持续理念深度融入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及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

“从原料端角度,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创新可能不局限于产品配方的转变,而更多是从产品本身对环境、污染、人类友好的方向去做。怎样减低碳足迹、改善供应链,让整个产业的原料来源更加绿色,是很多企业在布局或探索的一个方向。”禾大亚太区高级市场经理谷达明如是说道。

紧跟市场变化,禾大今年在展会上推出了一款天然来源的可持续原料——Cropure™m Tomato Seed Oil,这款原料来源于番茄籽,是一款用于皮肤、头发和彩妆的环境友好再循环植物油原料。

禾大番茄籽油产品

除此之外,在可持续发展专区和论坛上,多家企业也用产品传达了自己对可持续的关注。典型如,上文提到的嘉法狮最新活性物Noxifense™滴舒宁,是其利用升级循环理念,对可持续种植的废弃沙棘叶进行转化利用的成果;陶氏公司的EcoSmooth™ 稻壳化妆品级粉末由稻壳升级提取改造而来,可替代原有的聚甲基丙酸甲酯和尼龙粉末;朗盛香精香料业务部的Purox®S是目前市场上纯度最高的苯甲酸钠,获得了Ecolabel、COSMOS等绿色标签认证……

然而,纵观全球化妆品市场,国内对于可持续理念的接受度不如国外尤其是欧洲市场,是行业内的一个普遍共识。但随着各家企业在这一领域的不断深耕,加上政府对ESG的进一步推动,国内化妆品市场可持续的声量将会越来越大,率先入局的企业可能会抢占一定先机。

正如谷达明所说,“目前国内对于绿色天然或者可持续概念的接受度,是万事俱备,但相关法规和对行业的支持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可能会主宰整个行业的走向。像电动汽车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一样,将来等到化妆品行业逐渐变得更加重要的时候,国内推动绿色可持续的声音会越来越大。”

“但是,与其等到那一天,倒不如先入局。一方面,从技术上可行性上来看,现在的技术是完全可以做到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化妆品产业中的;另一方面,如果真的等那天到来,在很多企业都已经布局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跟不上市场变化。”

从AI技术的深度应用,到绿色可持续理念的践行,从植提、蛋白类功效活性物的持续深耕,到功能性辅料的进阶创新……每一个趋势都蕴含着无限的机遇与挑战。然而,“从整个化妆品原料行业来看,今年体感还很难。”行业端不断有这样的声音传来。

在这样的局势下,美妆原料商只有紧跟趋势,积极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任晗堃所说:“在原料市场呈收缩之势的当下,企业唯有结合市场趋势不断修炼内功,聚焦原料本身的创新,向更科学、更精细的方向持续打磨,才更有机会跑出来。”

来源:聚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