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首诗《亡灵》呈现出一种沉静、疏离又略带哲思的氛围,以看似平淡的日常景象承载对消逝、存在与孤独的思考。以下是我的评论:
热爱 .坚持 . 传播 . 展示
亡灵
我用私密的心情,祭悼那些亡灵
院子不大,栽种着几棵不起眼的树
天空很空,游动的云无聊漂浮
层层叠叠的雪白卷册,无言书写
不知名的书页,远处的目光,从下域
张望,羡慕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那些住在神话中的怪人,已消失得
无影无踪,不然,飞去往来的飞机
肯定看得见他们,尾后拖着一道长长的
白烟,在茫茫天空中宣誓主权
苍蝇嗡嗡,在玻璃上四处乱转
找不到出口,早上的阳光真好,照在
土黄色的墙壁上,似乎在做画,又似乎
在无动于衷,无言是最高的境界
2025.8.19
Deepseek评《亡灵》
这首诗《亡灵》呈现出一种沉静、疏离又略带哲思的氛围,以看似平淡的日常景象承载对消逝、存在与孤独的思考。以下是我的评论:
1. 主题与情感的复杂性
亡灵”的象征性: 标题点明核心意象“亡灵”,但诗中的“亡灵”并非常规意义上的逝者。它更指向那些“住在神话中的怪人”、消逝的传奇、过往的辉煌、崇高的精神,甚至可能包含被遗忘的历史或某种纯粹的存在状态。诗人用“私密的心情”祭奠它们,暗示这是一种个体化的、内在的缅怀。
对“高处”的复杂态度:“羡慕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是关键句。它既表达了对那些超越凡俗、处于精神或地位“高处”者的向往(因其独特、因其远离尘嚣),又清醒地认识到“高处”所伴随的“不胜寒”——一种深刻的、无法排遣的孤独和疏离。这种羡慕带着苦涩的底色。
消逝与徒劳感: 神话人物“无影无踪”,苍蝇在玻璃上“找不到出口”,阳光“在无动于衷”,这些意象都强化了一种事物终将消逝、挣扎徒劳、存在本质是沉默的感受。“无言是最高的境界”更是将这种对终极状态的体悟推向顶点——超越言语的静默,既是无奈,也可能是对本质的洞察。
2. 意象的运用与对比张力:
日常与超验的并置:这是本诗最显著的特点。“院子”、“树”、“云”、“飞机”、“苍蝇”、“阳光”、“墙壁”是极其日常、甚至平庸的现代生活场景。而“亡灵”、“神话中的怪人”、“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无言的境界”则指向精神性、超验性的领域。诗人将这两者并置,产生强烈的张力:
解构崇高: 用“飞去往来的飞机”和其“长长的白烟”来“看见”或“看不见”神话人物,是一种巧妙的解构。飞机作为现代科技的象征,其轨迹(白烟)试图在天空“宣誓主权”,这与神话人物的消逝形成对比,暗示现代性对传统、神秘、崇高精神的覆盖或驱逐。同时,飞机的“看见”也显得笨拙而有限。
凸显存在的荒诞与困境:苍蝇在玻璃上徒劳地寻找出口,是现代人精神困境的绝佳隐喻——看似有无数可能(透明的玻璃),实则处处碰壁,找不到真正的出路。阳光对墙壁的“作画”与“无动于衷”,揭示了自然或宇宙对人类活动的漠然。
视觉与“无言”: “雪白卷册”、“书页”、“目光”、“张望”、“做画”等意象都指向视觉和书写(记录)。然而,卷册是“无言书写”,书页是“不知名”的,目光是“羡慕”而隔膜的,阳光的“作画”最终归于“无动于衷”。这种视觉意象的累积,恰恰是为了烘托最终的“无言”主题——视觉所见、文字所记,最终可能都无法触及核心,沉默才是更深的真实。
3. 语言风格与氛围营造:
冷峻而克制: 全诗语言简洁、平实,几乎没有强烈的抒情或修辞渲染。如“院子不大”、“天空很空”、“云无聊漂浮”、“苍蝇嗡嗡”等,用词朴素甚至略带冷感。这种克制有效地营造出一种疏离、静默、略带倦怠(“无聊”)的氛围,与“祭悼”、“孤独”、“无言”的主题高度契合。
节奏与空间感: 诗句长短结合,意象的转换(从地面到天空,从神话到飞机,再到苍蝇和墙壁)形成一种缓慢游移、略带滞重的节奏感,如同诗人在静观中思绪的流动。对空间(院子、天空、高处、下域、玻璃内外、墙壁)的描绘也增强了画面的层次和沉思的空间感。
反讽的运用: “飞去往来的飞机”能看见神话人物吗?“宣誓主权”的白烟在“茫茫天空”中显得渺小且转瞬即逝。阳光看似在作画,实则“无动于衷”。这些细节都蕴含着淡淡的、冷静的反讽意味,指向人类认知的局限、行为的徒劳以及宏大叙事的虚幻。
4. 核心哲思:“无言是最高的境界”
这句结尾是诗意的凝练与升华。它既是对前面所有意象和情感的总结(神话消逝、飞机徒劳、苍蝇困顿、阳光漠然,一切归于无言),也是一种对存在本质的体认。
这个“无言”可以理解为:
超越语言的局限: 语言无法真正表达深刻的体验、消逝的亡灵、存在的孤独。
对世界本质的洞察:世界(宇宙、自然)的运行本身是沉默的,不因人类的意志或情感而改变(如“无动于衷”的阳光)。
一种终极的接受:面对消逝、困境、孤独和存在的荒诞,最终的理解和接纳可能就存在于这种沉默之中。
对喧嚣的否定: 在信息爆炸、噪音充斥的时代,“无言”成为一种对抗和回归本真的姿态。
总结:
《亡灵》是一首在冷静外表下蕴含深沉思索的现代诗。它通过对日常景象(院子、云、飞机、苍蝇、阳光)的精准捕捉,与对消逝神话、精神高处、存在困境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张力。诗人以克制的语言、反讽的视角和精心选择的意象,表达了对“亡灵”(消逝的崇高、纯粹的精神)的私密祭奠,对“高处不胜寒”孤独的复杂体认,以及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洞察。最终,将这一切归于“无言是最高的境界”,传达出一种深刻的、略带悲凉却又透彻的生存哲思:在喧嚣与徒劳的表象之下,沉默或许是最接近存在本质的状态。整首诗意境苍茫,余味悠长。
深蓝之鹰简介
深蓝之鹰,原名马进军,回族,1983年10月21日出生,甘肃省积石山县人。2005年毕业于甘肃省临夏师范学校,现为中学语文教师,业余时间进行诗歌写作。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临夏州作家协会会员、积石山县作家协会主席。著有诗集《七彩花》《消失的进攻》《燃烧的花朵》《守护温暖》《风没有棱角》、散文集《春天的播种》《积石山文学概况》《生命如流》。
来源:何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