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巴塞尔艺术节 ② | 香港和杭州很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0 21:52 1

摘要:香港这个亚洲都会一贯的“高效”属性,渗透在巴塞尔艺术节的始终,全程进场4、5万观众:如果说前几天人们更专注于抢货,到后两天基本上就是暴走看展,社交。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咪佳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今天迎来最后一日,艺术狂欢持续升温:现场依然人潮涌动。

香港这个亚洲都会一贯的“高效”属性,渗透在巴塞尔艺术节的始终,全程进场4、5万观众:如果说前几天人们更专注于抢货,到后两天基本上就是暴走看展,社交。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 图片来源:巴塞尔艺术展 Art Basel

3月26日开启VIP专场、3月2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的2025香港巴塞尔艺术节,汇聚了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家画廊,参展画廊中超过半数来自亚太地区。

目前已经出炉的首日销售情况,可以一窥亚洲艺术市场的蓬勃活力,比如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呈献的草间弥生(Yayoi Kusama)丙烯画作《无限之网[ORUPX]》,以350万美元售出。

草间弥生《无限之网[ORUPX]》(2013)在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开幕日售出。 图片来源:巴塞尔艺术展 Art Basel

同样以七位数(美金)成交的作品,还有克里斯蒂娜·夸尔斯(Christina Quarles)的丙烯画作《Push’m Lil’ Daisies, Make’m Come Up》(2020),由豪瑟沃斯画廊(Hauser & Wirth)以135万美元成交。

除了知名艺术家,今年香港巴塞尔更凸显了艺术界对新锐力量的浓厚兴趣,比如,Chapter NY艺廊在艺术探新(Discoveries)展区呈献的艺术家钟笛鸣(Stella Zhong)的作品全部售罄,其中一件作品售价在7万至10万美元间。钟笛鸣出生于中国,现居纽约。艺术家以雕塑、视频、绘画和装置等形式,探索物理学、天文学、科技与当代人类状况的复杂性。

“艺术探新”展区中Chapter NY艺廊展出的钟笛鸣作品已售罄。图片来源:巴塞尔艺术展 Art Basel

潮新闻特别邀请了多位从浙江前往香港的艺术家、策展人、藏家以及艺术博主,分享今年香港巴塞尔的一线信息与他们的解读。

本期两位分享人,分别是:天目里美术馆的策展人孙熳,杭州桉画廊联合创始人刘梓艺。她们提到了一种“巴塞尔效应”或者“后巴塞尔时刻”对中国整个艺术界和艺术市场的带动:在香港巴塞尔展前或者之后两周,很多来自国际上的画廊和机构代表,会专程前往内地多家他们感兴趣的美术场馆进行访问。

每年香港Art Basel期间,无论展会内外都是繁忙又人头攒动的,这次也不例外。有在香港艺术机构的同行表示今年有比往年更多的国际机构的专业人士到港,整体上来说给予了人们很多信心。

对于展会本身,相比响亮的艺术家名字而言我更期待看到有想法、坚持,并善于在有限空间里组织作品的画廊。这次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Jocelyn Wolff,P420和Allen这三家来自欧洲的画廊呈现的空间。

摄影:江乐宜

摄影:江乐宜

当然也很开心能够看到许多在杭艺术家的作品,比如天线空间有李明的作品,拾萬空间有丁世伟和林山的作品,香格纳也有带刘毅的作品等等。

摄影:Roger

摄影:Tim Crowley

小时候我会觉得香港是特别遥不可及的,但随着往来次数的累积,和日常消费上越来越与大陆无异的支付方式,距离感逐渐在消失。事实上在展会的前两周内,我们在天目里美术馆已经陆续接待了很多来自国内和国际上不同画廊和机构的专业同行,他们会选择在进入繁忙的准备期之前或者展会结束后,来到感兴趣的美术馆进行访问。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香港和杭州很近。

这次香港巴塞尔依然热闹非凡,来自全球的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蜂拥而至,即使是平日不太接触艺术的市民也兴致勃勃。Basel期间最让我惊喜的是,今年香港涌现出许多别具一格的替代空间和特别项目——比如H Queens大楼里举办的第二期Supper Club。

图片来源:桉画廊

这样一来,从15楼贯穿至5楼,国际蓝筹画廊和临时展览互相交错,每个楼层都藏着令人眼前一亮的展览;中环胶囊画廊的临时空间也呈现了水准不俗的群展,带来了国内外许多优质的青年艺术家,比如生活在杭州的艺术家冯晨。

我尤其欣赏像SHOPHOUSE、PHD group、Mou Project这类本土画廊,它们以惊人的创意突破了传统“白盒子”的局限,让我看到了香港艺术生态的更多可能。

图片来源:桉画廊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对文化艺术的大力支持让我深受触动。M+博物馆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每次都能带来世界级的展览,不仅策展水准一流,更让香港在全球艺术版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些重量级文化机构的持续发力,与本地画廊的蓬勃生态形成了绝佳的互补,共同构筑起香港独特而多元的艺术景观。

往期回顾:我在香港巴塞尔艺术节 ① | 抢不到的“兔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