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华为,大决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08:41 2

摘要:就在苹果即将发布新款iPhone 17前,华为再次“先声夺人”。9月4日余承东宣布,搭载了麒麟9020芯片和鸿蒙5.0系统的Mate XTs非凡大师正式发布。不出外界所料,华为的这款新手机为三折叠屏,而且走的是超高端的路线,起售价达到了17999元。

就在苹果即将发布新款iPhone 17前,华为再次“先声夺人”。9月4日余承东宣布,搭载了麒麟9020芯片和鸿蒙5.0系统的Mate XTs非凡大师正式发布。不出外界所料,华为的这款新手机为三折叠屏,而且走的是超高端的路线,起售价达到了17999元。

这么多年下来,相信大家伙也早就观察到了,华为和苹果这对“老冤家”总是会在相近时刻发布重磅新款手机,针尖对麦芒。

不过面对华为的步步紧逼,苹果也不是吃素的。就在华为正式发布新折叠屏手机之前,苹果似乎也向外界放出消息,计划于2026年秋推出其首款可折叠iPhone,并上调了未来两年的出货量。

当前各机构或者行业爆料人士的预判还不是非常统一,但有几个点似乎比较符合通常逻辑:

一是折叠iPhone将定位成最高端的iPhone,采用苹果最先进的技术。

瑞银分析师认为这款手机的售价将在1800至2000美元,也有一些报告预测,折叠屏iPhone在美国的售价将介于2000至2500美元。按当前汇率,要到1.3万元人民币左右以上。

有知名科技爆料人士预计,新手机的核心卖点是“内屏几乎没有折痕”,这反映出苹果在研发领域的新成果,且直击当前折叠屏手机用户普遍的“痛点”。

二是时间点比较微妙。就在华为发布新款三折叠屏手机之前,国内媒体普遍报道了苹果新折叠手机的新闻。如果用“阴谋论”来解释,似乎是苹果想要向外界传递:“先别着急买华为哈,再等我一年”这种讯息。

苹果当然需要特别关注华为手机的动向,因为在当前的国内市场,华为手机正“遥遥领先”苹果手机。

两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第一、IDC数据显示,二季度国内手机出货量6900万部,在连续六个季度增长后,同比下降4%。其中,华为以1250万台出货量以及18.1%的市场份额重夺榜首。苹果的出货量为960万台,市场份额为14%,位居第五。也就是说,在国内华为和苹果之间单季度内拉开了290万台的差距,以及大约4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差距。在手机行业,这些个差距是并不好追的。

第二、华为在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具备“统治级”的领先优势。据IDC,今年上半年,华为以374万台的出货量占据国内该细分市场75%的份额。随着Mate XTs非凡大师的开售,华为的这种统治力,或将得到加强。

面对这些,也就不意外苹果为何要紧盯华为了。

另外,从手机行业当前的发展趋势看,折叠屏手机将是各家头部企业角力的重中之重。

这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市场结果的反馈。

折叠屏手机是当前各家企业最高端、最昂贵的产品序列,而在当前手机消费市场,高端产品的增长要显著好于中低端产品。

据NielsenIQ发布的最新消费趋势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型增长7%,而600美元以下机型则增长停滞。这反映出消费者正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倾向选择高端替换品,而入门级买家则更倾向翻新机。

从国内市场看,今年上半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498万台,同比增长12.6%。而据中国信通院,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41亿部,同比下降3.9%。数字对比明显可见,折叠屏手机的增速更好。

虽然当前全世界折叠手机的渗透率还比较低,但包括TrendForce在内的知名调研机构纷纷预测,折叠手机销量将会在2026年迎来大幅增长。

可以说,华为和苹果的“折叠屏手机对决”不可避免,而且胜负结果可能将直接影响两家企业未来数年的此消彼长。

目前看来,华为折叠屏手机有几大优势。

一是前文提及其国内销量已占据统治级,从2019年就发布首款折叠手机,产品经验和市场认可度相对苹果可能更好。

二是华为坚持自研道路,研发投入巨大,掌握核心科技创新能力。华为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到969.5亿元,同比增长9.04%,占营收比例高达22.7%,金额在中国企业中独占鳌头。

过去两个财季,苹果公司的研发支出加总约为174.16亿美元,按照当前汇率折合人民币大约1242.8亿元,但占营收的比例远低于华为。

可以预见,两家企业未来在折叠手机领域的决战胜负手,依然是以研发和科技创新为基础。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财经早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