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科技股又是老套路,后面变招明摆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21:03 1

摘要:市场又玩起了老把戏。昨天市场新能源和金融板块逆势活跃,但科技股集体暴跌,三大指数普遍下跌。这场景似曾相识,就像一部老电影,情节我都快背下来了。但每次重播,总有人被同样的套路收割。

跌科技股又是老套路,后面变招明摆着!

市场又玩起了老把戏。昨天市场新能源和金融板块逆势活跃,但科技股集体暴跌,三大指数普遍下跌。这场景似曾相识,就像一部老电影,情节我都快背下来了。但每次重播,总有人被同样的套路收割。


一、新闻背后的真相

9月4日这天,A股市场整体表现疲软。新能源产业链早盘表现亮眼,金融权重股午后拉升,但科技板块集体回调。表面上看,这是市场正常的板块轮动。但作为一个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新闻说新能源板块活跃是因为海外储能需求激增,金融股走强是因为银行业绩改善。但我要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新闻都是滞后的。当这些消息见诸报端时,机构早已完成布局,正在等待散户接盘。


二、信息差的游戏

A股市场有个独特的"抢跑特性"。国外市场是根据已知信息做交易判断,而我们的市场是打提前量,提前埋伏,提前炒作。等到利好出来的时候,恰恰是股价最高点兑现的时机。

这就像一场接力赛,机构跑第一棒,等散户接到最后一棒时,比赛已经结束了。那些赢家,赢得不是能力,而是信息差。缩小这个信息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到真实的交易行为,毕竟所有因素最终都反映在交易上。


三、量化数据揭示真相

那么散户是不是只能坐等行情开启?当然不是。现在的市场不是全面牛市,而是结构性行情。选对方向至关重要,但多数人研究政策、基本面的方法基本没用。如果你都能研究出来,那些专业机构就不用开门做生意了。

但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清楚机构是如何布局的。机构大资金的行为具有连续性、规模性和重复性的特征,非常适合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手段,我们可以捕捉到这些机构交易行为的特征。

看看下面两个股票:


和传统走势图不同,这张图多了下面的橙色柱体。这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提供的"机构库存"数据。左侧股票上涨过程中虽然反复震荡,但"机构库存"数据始终活跃,之后一路上涨。右侧股票虽然也出现反弹,但"机构库存"数据几乎不活跃,说明机构资金响应寥寥。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再看这个股票:


这是"金陵体育",走势和当时火爆的苏超联赛有直接关系。联赛3月宣布,5月9日启动,但一启动就有资金进去了。等舆论开始关注时,机构已经坐等赚钱。普通投资者会研究到这个股票吗?等市场热度起来时,已经晚了。

回到开头的市场表现。新能源和金融板块的活跃不是偶然,科技板块的调整也不是意外。这些都是机构资金早已布局的结果。当新闻开始报道这些板块的利好消息时,机构可能已经在考虑获利了结。

市场永远在重复同样的故事:机构提前布局→股价上涨→利好消息公布→散户蜂拥而入→机构获利了结→股价下跌。这个循环周而复始,只有看清机构真实动向,才能跳出这个怪圈。

市场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人性。贪婪和恐惧永远存在,但通过量化数据,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市场,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来源:晓点世界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