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枪战、唐僧“答应”妖精,老剧能这么魔改吗

B站影视 2024-12-02 19:36 3

摘要:最近,各类平台上出现了不少被AI魔改的国产老剧短视频,比如《甄嬛传》的宫斗戏成了枪战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突然打起了拳击,《西游记》里的唐僧“答应”了妖精等等。

澎湃首席评论员 李勤余

最近,各类平台上出现了不少被AI魔改的国产老剧短视频,比如《甄嬛传》的宫斗戏成了枪战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突然打起了拳击,《西游记》里的唐僧“答应”了妖精等等。

不难看出,这些视频大都可以被定性为“恶搞”,如果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博人一笑,倒也无伤大雅。不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在引用影视作品内容并进行原创性评论的情况下,才可以被认定为“构成合理使用”。而上述魔改视频是否属于该范畴,显然存在一定争议。

另外,有法律专家也认为,此事也涉及保护作品完整权的问题,即一部影视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本身就拥有“不能随意被修改、亵渎的保护机制”。如果片方或者创作者认为,这种魔改构成了对作品的“亵渎”,那么也有理由起诉改编者侵犯了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修改权。换言之,国产老剧被AI魔改,是有一定法律风险的。

更何况,此前国家网信办公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要求,服务提供者应“在视频起始画面和视频播放周边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可在视频末尾和中间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而从现实情况看,这些魔改视频中很少有主动标识的。

但比起侵权与否的法律问题,这阵突如其来的风潮还有更深远的文化冲击。如果说传统社会中的书籍、文献是承载人类一切记忆的核心,那么在当代社会,新媒介已经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我们的叙述方式——影像画面已经肩负起构建时代记忆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说,《红楼梦》《西游记》等国产老剧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不知不觉间将一代人的日常生活事件纳入了叙事结构。比如常有网友怀念年少时赶回家追剧的情景,回忆自己和伙伴们模仿剧中人物、角色的往事。而一旦那些埋藏在脑海的画面被AI篡改,并且被反复观看,极有可能扭曲个人的记忆。

AI魔改国产老剧

那些老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表达的价值观念往往也和特定时代、社会和人心的普遍认知和思潮息息相关。比如《西游记》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还用美猴王正直勇敢、不畏强权的形象鼓舞、激励了一代观众;《甄嬛传》里极具厚黑色彩的宫斗戏,事实上也映射着观众对现代社会过度强调“竞争”“淘汰”的职场文化的严肃批评。

如果说一些实体性的空间结构,例如博物馆、纪念馆、公墓、殿堂等,一直是作为形象描述、传承集体记忆的载体,那么信息社会中的影视作品也承担着定期集中唤醒、塑造集体记忆的功能。就此而言,国产老剧被魔改,或许并不是一件可以“一笑而过”的小事。

经典影视剧的存在,还可以让跨越不同代际的集体记忆得以互构与强化——70、80、90、00年代生人,可能会因为一部《西游记》而获得“共同语言”。影像记忆作为社会精神共同体重要的纽带,不仅是个人的精神财富,也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力量。

因此,尽管我们不必对魔改国产老剧的短视频太过较真,但对因此引发的狂欢、解构和颠覆,仍然有让人担忧的地方——如果新一代观众,比如部分青少年观众对《红楼梦》的印象当真停留在了林黛玉“打拳击”,那么不同代际之间的精神纽带也有可能就此断裂,精神上的共识也会消弭。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的AI技术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就拿那些魔改视频来说,不少观众仍能一眼看穿其中的异样。但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不难预测,今后AI魔改国产老剧的视频完全有可能实现以假乱真,让普通人根本难以分辨真伪。那么到时候,一代观众的集体记忆是否也有可能变得模糊、混沌?

无论这是不是一种“危言耸听”或“杞人忧天”,但在AI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我们确实应该保持一份警惕和清醒。

本期资深编辑 周玉华

来源:米西说剧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