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工已就位!Figure机器人解锁新技能,巨头争夺万亿家庭入口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00:33 1

摘要:Figure机器人通过Helix架构再次突破,成功掌握洗碗技能,仅需增加新数据而无需算法升级即能处理杂乱餐具的精细操作。这项进步标志着家务自动化迈向新阶段,同一系统通过数据积累即可扩展多场景应用,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家庭场景奠定基础。

【内容摘要】

Figure机器人通过Helix架构再次突破,成功掌握洗碗技能,仅需增加新数据而无需算法升级即能处理杂乱餐具的精细操作。这项进步标志着家务自动化迈向新阶段,同一系统通过数据积累即可扩展多场景应用,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家庭场景奠定基础。

从叠衣服到洗碗,人形机器人正通过一次次看似简单却极具挑战的家务任务,悄然叩开家庭自动化的大门,一场围绕家庭服务入口的争夺战已悄然开启。

清晨,厨房里不再是忙碌的身影,而是机器人灵巧地将餐盘放入洗碗机。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Figure机器人最新展示的技能。

就在上周,Figure机器人宣布掌握了洗碗技能,前提是家里得有一台洗碗机。这看似简单的任务背后,却是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巨大飞跃。

三个月前物流分拣,上个月叠毛巾衣服,如今又解锁洗碗技能——Helix架构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进化。

01 家务自动化突破:从叠衣到洗碗的技术飞跃

人形机器人领域正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创新浪潮。Figure机器人最新展示的洗碗能力,标志着家务自动化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将餐具放入洗碗机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机器人需要从杂乱的堆叠中分离出餐具,根据不同形状和材质进行细致操作。

光滑的玻璃杯和易碎的盘子要求机器人具备极高的灵活性和精确度,洗碗机的碗架对误差的容忍度仅有厘米级。

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装载的情境都不同。新奇的餐具、凌乱的初始摆放、突发的碰撞,这些都要求系统能够不断适应和纠正。

02 Helix架构:通用智能背后的技术革命

Figure机器人并未依赖新的算法或特殊的工程设计,而是通过新的数据学习来完成这些任务。其核心Helix架构展现了强大的适应能力。

Helix是Figure与OpenAI分道扬镳后的第一个成果,是一个适用于通用人形机器人控制的端到端“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

它让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感知、理解和行动。该架构由两个系统组成,经过端到端训练可以进行通信。

通过将餐具装入洗碗机,Helix架构获得了一系列新技能:从堆叠的盘子中分离出并按顺序放置、用一只手小心拿起玻璃杯并调整方向、在遇到抓取失误时平稳恢复操作等。

03 网友神提问:机器人会主动“洗手”吗?

这项突破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不少人发现了盲点:机器人碰到脏盘子后会主动“洗手”吗?它会不会用沾满食物残渣的手再去叠衣服?

这些看似幽默的提问,实际上触及了机器人技术中的核心挑战——跨任务的环境适应性和卫生问题。这也反映出大众对机器人实用化的关注不再仅限于技术本身,更延伸到了实际使用场景的细节。

Figure机器人在处理不同任务时的“卫生习惯”,将成为其能否真正进入家庭场景的关键因素之一。

04 从B端到C端: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

尽管家庭场景听起来用户基数更大,但企业客户的流程标准化程度和付费意愿目前更胜一筹。因此,商业化的第一落点被锁定在B端。

当前产品已在物流、制造、医疗、建筑等“重复动作集中营”里小批量上岗。其臂展、关节数与负重曲线恰好覆盖若干人力可被替换的环节。

以物流场景为例,小型包裹分拣全靠人工,包裹形态千奇百怪,传统基于规则的机械臂束手无策。通过定制化的端到端神经网络,机器人可以3.5~4秒/件的节奏稳定运行。

Figure的策略很明确:先在职场高可控环境里锤炼通用基线,再把可复用的技能树迁移到更多工种。家庭赛道因场景碎片化、需求波动大,仍需海量样本与测试闭环。

05 成本与制造:规模化的关键挑战

让机器人走进家庭,成本是必须跨越的障碍。OpenDroids的轮式人形机器人R2D3售价约5.5万美元,定位家庭助理机器人。

5万美元可以说是现在轮式人形机器人商用的一个价格锚点。这个价格介于一辆消费级汽车和专业机器人之间。

Figure公司为了大规模制造做了瘦身,将硬件BOM成本直接砍到上一代的十分之一,为后续铺货清除了价格门槛。

如今,整机在移动、负重、关节灵活度等硬指标上已逼近人类日常操作水平。下一阶段的核心挑战不再是算法,而是产线能否把年产能推到百万台。

06 巨头入场:苹果的AI伴侣与全球竞争格局

机器人领域的竞争正在加剧。苹果公司被曝正在秘密研发一款“AI桌面机器人”,计划于2027年正式发布。

这款机器人的设计理念颠覆了当前语音助手的交互模式:配备一块7英寸的触控屏,屏幕安装在可360度旋转、可上下延展的机械臂上。

当用户说话时,机械臂会带着屏幕自动转向用户,实现“眼神交流”般的互动。

苹果将其定位为“家庭AI伴侣”,目标是突破当前语音助手“只听不看、互动僵硬”的局限。苹果的入局,可能像iPhone重新定义智能手机一样,拉高整个家庭机器人的行业标准。

07 中国力量:产业链成熟与政策支持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近期交出了“营收利润双增长”的亮眼成绩单。行业已经从“技术研发期”进入“商业化落地初期”,盈利拐点逐渐显现。

绿的谐波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51亿元,同比增长45.82%。谐波减速器是人形机器人关节的“核心部件”,机器人手臂的灵活转动、精准定位,全靠谐波减速器传递动力。

北特科技主要生产人形机器人用丝杠,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500万元,同比增长45.14%。

政策层面也在为人形机器人行业“保驾护航”。杭州市发改委起草了《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大脑”、“小脑”、“本体”以及专用芯片等关键环节。

08 未来展望:从工具到伙伴的演进之路

随着机器人落地节奏提速,训练范式正从“离线炼丹”切换到“边干边学”。物理机器无法像软件那样一键复制,每台都得经历零件、校准、标定的漫长旅程。

Figure公司计划未来四年内部署10万台设备。让学到的技能在不同任务间秒速迁移、让工厂随时放大或缩小产能、让人与机器在分工中无缝接力,是他们的长期战略7。

更长远的是共享网络蓝图:闲置机器可被邻居或路人租用,跑外卖、搬家具、做巡检,进入“设备即服务”的经济循环。

机器人正从“单一技能工具”向“通用家庭管家”质变。随着成本下降与可靠性提升,2025年或成服务机器人规模化落地元年。

未来四年,Figure计划将10万台设备撒向全国,跨行业完成落地。机器不再仅仅是机械结构的堆叠,而是通过视觉-语言-动作的深度融合,学会理解、适应并服务人类生活的伙伴。

家庭场景的终极考场——散落的玩具、易碎的玻璃杯、褶皱的衣物——曾经是机器人无法逾越的障碍。如今,随着机器人学会洗碗、叠衣、分拣,家庭自动化的梦想正照进现实。

当我们不再为日常琐事困扰,当机器人默默处理着脏盘子和杂乱衣物,人类或许能重新发现双手的价值——不再用于重复劳动,而是去创造、去探索、去连接彼此。

(备注: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人工智能百人汇简介

人工智能百人汇汇聚AI领域顶尖专家、成功企业家及行业实干家,核心目标是促进AI技术在实体产业中的规模化应用与价值创造。我们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分享实战案例、对接技术资源,深度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服务业智能升级、供应链精准优化等关键场景。聚焦解决企业转型痛点,切实推动降本增效与模式创新,让智能技术真正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增长新动能。

2、战略合作伙伴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3、近期重要会议:

顶层瞭望台|萃取100+产业领袖智慧,构建“技术-商业-伦理”三维坐标,预判AI进化拐点;实战工具箱|每日解构1个硬核案例:从大模型降本秘技到制造业智能改造台账,提供可复用的落地范式;认知加速器|独家连载《AI决策内参》,融合斯坦福等顶尖机构方法论,将学术洞察转化为企业增长杠杆。

来源:魏慧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