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科普需要“发球员”和“二传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启动会上的发言

B站影视 2024-12-02 19:19 1

摘要:13年前,我很荣幸地在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韩启德总主编的领导和“天文”分册主编、我的老师方成的带领下,担任了“天文”分册的副主编,并成了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撰稿数量最多的作者之一。当时,少儿出版社的领导来找我,我的想法很明确:竺可桢、李四光、茅以升、苏步青

1961年,《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问世。当年我18岁,已经能体会到这套书的价值。现在,我81岁了,还能继续参加第七版的工作,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13年前,我很荣幸地在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韩启德总主编的领导和“天文”分册主编、我的老师方成的带领下,担任了“天文”分册的副主编,并成了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撰稿数量最多的作者之一。当时,少儿出版社的领导来找我,我的想法很明确:竺可桢、李四光、茅以升、苏步青等科学大家都曾经为《十万个为什么》费心尽力,为全民科普教育树立了榜样,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我当然应该学习前辈风范,不辞辛劳,全力以赴。

如今,我积极投入这项工作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即便在AI大模型似乎无所不知的今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仍然很需要由一线科学家用心创作的“元科普”精品。元科普这个概念,是我在2017年科普产业化上海论坛上首先提出的。“元”是“元旦”“元首”的“元”,其本意就是“第一的”“主要的”“原始的”“根本的”。“元科普”是指工作在某个科研领域第一线的领军人物和团队生产的科普作品,它的特点是对本领域科学前沿的清晰阐释,对知识由来的系统梳理,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理性展望,以及科学家亲身沉浸其中的独特感悟。这是无法通过大语言模型来自动生成的。如今,元科普这个概念已经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传播。

历史证明,一线科学家、特别是各学科领军人的亲自参与,为确保《十万个为什么》的科学性,以及扩大其社会影响,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第二版的“气象”分册,是由竺可桢先生亲自审订的。竺老在发现某某数据有误时,担心自己因为工作过于繁忙而把关不严,就特地向责任编辑推荐自己的学生、南京大学的朱炳海教授,为稿件进一步把关。

再如,我在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求学时的系主任戴文赛先生,也是尽自己力所能及,为《十万个为什么》提供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诸如此类的事例,在第六版的出版过程中更是不胜枚举。

我本人热心于科普创作和科普活动已将近半个世纪,也获得了许多表彰和奖励,其中有两次正是由韩启德主席亲自颁奖的。回想30年前,我曾经把科普比做一种球赛,科学家是其中的发球员,方方面面的科普人就是二传手。发球员很重要,二传手同样很重要。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才能打出最漂亮的球。发球员和二传手的比喻,在科普界一直被经常使用着。

今天,作为一名曾经参与《十万个为什么》编撰工作的科学工作者、科技出版人和科普作家,我愿与在座的,以及所有即将加入这个团队的同仁们共勉,为出好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为繁荣祖国的科普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遗余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卞毓麟,天文学家,资深科普作家,科技出版专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

来源:画一块体育禁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