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月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大年三十,这四个节气,甘州的老传统都是要给先人烧钱挂纸的。前两个节日要组织老老少少要到坟园去,仪式繁杂,显得较为隆重。后两个节日,只在离家较近的野外烧个“野纸”就行了,感觉就是给先人打个招呼而已。
清明上坟
三月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大年三十,这四个节气,甘州的老传统都是要给先人烧钱挂纸的。前两个节日要组织老老少少要到坟园去,仪式繁杂,显得较为隆重。后两个节日,只在离家较近的野外烧个“野纸”就行了,感觉就是给先人打个招呼而已。
清明,是一年中第一个祭奠先人的特殊而重要的日子,是个节气,是一个万物萌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喜庆节气。同时又是个节日,一个让人悲痛万分思绪缠绵没有喜庆味的节日。后人们习惯选这天清清爽爽的日子给先人立碑树传。
每到清明节临近,我总是会梦见我自己先后逝去的亲人,我的父亲、母亲,妻子和大哥,心情变得无比沉重,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感就涌上心头。
俗话说:“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今年节气迟了,清明到农历三月了,北方的我们不但没有体会到“清明时节雨份份”的温暖爽畅,而却欣赏到了“河西雪片大如叶”的美丽景观。
甘州把清明时节的扫墓不叫“扫墓”或者“祭祖”,而是称为“上坟”或者“烧纸”。不管叫什么,事儿还就是那么回事儿,不变的是坟园里虔诚庄严的肃穆感和对列祖列宗的敬畏意识。
我们家族的坟园是十多年前响应政府的号召,为节约耕地集中搬迁到东大山下的山坡下的荒滩上来的。离家有20多公里的行程,上坟就不方便了,只能开车前往。头一天我就约好开车的侄子和兄弟姐妹,做好一切准备,第二天早早就出门,上坟一般都在早晨去,越早越好,一般要赶在九点多到达坟园,清明节前,春寒料俏,一般中午不在坟园用餐,(七月十五可宰杀祭奠的羊只在坟园聚餐甚至饮酒),午饭时分返回家,可在家里团聚玩乐。
上坟那天是周末,还没到清明节,但上坟的车辆依然来来往往,有时甚至还发生拥堵。我们到墓地的时候,荒滩上到处都是上坟的各色人等。
我们默默地站在亲人的墓前,愣怔了好一阵子,像见了久别的亲人,不知如何是好。然后铲除一座一座坟头和四周的枯草,给逝者坟头添加从家里耕地上挖来的新土,在坟顶压上几张褐黄色的烧纸,并按从尊到幼的顺序,把一束束塑料的或者娟布扎成的花束恭恭敬敬地插在坟前,并虔诚地从烧纸堆燃起的火苗中燃着三柱鍁把粗的高香插到耐火砖的圆眼里,看着那袅袅青烟缓缓升起,心里涌动出一种阴阳相隔的神圣感。
年岁大些的成年人,一边拿个小木棍搅和翻烧着黄纸,一边向焰焰燃烧里火里投放大额纸钱、纸做的元宝、衣服等祭奠先人的物品,一边郑重其事喋喋不休地向逝去的亲人汇报家里的变化和喜事。说到当前遇上的难心事,也免不了抹几把泪水,嚎天哭地。最后希望升天成仙的先人们,拿出自己十八般的本事,保佑家庭平安无事,幸福安康。祈求后辈结婚的早生贵子,上学的考上重点、当干部的官运亨通,经商的财源滚滚,办厂的兴旺发达。总之,借祭祀烧纸之际,把美好的祝愿都 托付给了先人,自然是幸福活着的后辈幸福圆满,子孙满堂,学业有成,平步青云,想啥成啥,干啥啥成。至于结果怎么?那只是普通百姓对美好幸福的一种期盼而已。说过之后,谁也再不会再惊扰沉睡在这里的先辈们。
我静静地望着袅袅青烟缓缓升起,烧纸的灰烬像黑蝴蝶地缓缓升上家中,仿佛是一条连接阴阳两界的使者,将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一同带向另一个世界。
清明,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纪念,更是对生命的一次深刻顿悟。生命如同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但却可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们要带着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勇敢地前行,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绚烂多彩。
(作者简介:付聪林,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散文学会会员。在省级发表小说散文和民间传说200多篇,新闻作品5000余件。曾获“张掖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甘州区劳动模范,甘州区六届、七届政协委员,2021年11月被中华全国新闻者协会授予“从事新闻工作者30年“光荣称号。现在甘州区广播电视台供职。)
来源:金色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