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姜黄生姜柠檬汁饮料火了,上架一个多月以来,该饮料的月回头客却达到6000+,复购率冲到了超市冷藏饮品复购榜的首位。
近日
某大型零售连锁超市的一款
“姜黄生姜柠檬汁饮料”
引起热议
姜黄+生姜+柠檬
会擦出什么火花呢?
辣到醒脑、酸到提神、热到通气……
网友表示“超上头”!
并将它称为“脆皮星人必入”
“打工人续命水本水”
真的有如此功效吗?
“白人中药”爆火
最近,姜黄生姜柠檬汁饮料火了,上架一个多月以来,该饮料的月回头客却达到6000+,复购率冲到了超市冷藏饮品复购榜的首位。
图源:某大型零售连锁超市app
这款巴掌大、一口闷的饮料就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网友除了关注其辛辣刺激的口感,还围绕其“功效性”展开讨论和现身推介。
这种shot瓶饮料,最初是欧美市场的浓缩型运动饮料。2015年前后,姜黄shot瓶饮料被英国、日本饮品企业研发出来,并逐渐在欧美流行。
营养学家表示,该款饮料的搭配并不稀奇。在中国,“姜+柠檬”的配搭早已有之,例如香港著名饮品“柠乐煲姜”,后来又演变成“可乐煲姜”。
正因姜黄、生姜
起源于东方
姜黄shot瓶走红于欧美
这类饮品被国内网友
戏称为“白人中药”
“速成”养生受追捧
如今
年轻人对健康的追求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狂热
为迎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药食同源的材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食品饮料中,但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药食同源食品不等于保健食品,后者要通过特殊的注册和备案,没有通过相关审批的产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否则属于虚假宣传。
那么
如何辨别真保健食品?
真保健食品都标注“蓝帽子”图标
并且需标明
“国食健注”和“食健备”的批号
而这类姜黄shot瓶
并没有“蓝帽子”标识
但不少网友却“脑补”它可以
“抗炎+促消化+抗氧化”
真的有这种功效吗?
我们从制作工艺、
具体成分及含量来看
高压杀菌是个技术活
很多冷藏饮品包装上
会写“FC”“NFC”“HPP”等字样
但这些字样代表的不是品牌
而是饮料的加工制作工艺
图源:消费者报道
FC全称为From Concentrate,意为“浓缩还原果汁”,FC果汁是从水果浓缩液中还原出来的。
NFC指的是Not From Concentrate,即“非浓缩还原果汁”,也就是没有经过浓缩处理的果汁。
HPP代表High Pressure Processing,即“高压处理果汁”。
某款HPP灭菌设备局部照片
如何分辨FC、NFC和HPP?
“省流版”和详细版指南请收好
【省流版】
↓↓↓
↓↓↓
姜黄shot瓶
正是采用了新鲜食材
冷压榨的加工方式和HPP
(低温高压杀菌)工艺
虽然HPP杀菌技术
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本身的
营养成分和风味
但并不意味着HPP果汁就能多喝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普通成年人每天需摄入200-350克水果,但果汁不能代替水果。对一般人而言,因为鲜榨果汁在加工过程会损失膳食纤维,浓缩了天然糖分,长期过量饮用不利于健康,因此并不推荐每天喝果汁。
营养学家提醒,即便是偶尔饮用鲜榨果汁,也最好是带渣一起食用,以保留更多的纤维和其他营养成分。
养生疗效还得看剂量
根据产品信息表显示,这款100ml的姜黄shot瓶含生姜(≥38%)、柠檬(≥38%)、蜂蜜(21%)、姜黄(≥3%)。
生姜的辣感来源是姜辣素,在一些研究中,姜辣素有助消化、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姜黄虽然和生姜都是姜科,但是不同属。它主要有效成分是姜黄素,抗氧化、抗炎等作用也被研究证实有效。
不过,在100ml的姜黄shot瓶中,生姜含量约38%,姜黄含量仅3%,含有的姜辣素、姜黄素的剂量相对偏低,能否真正实现抗氧化、抗炎等作用,还需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柠檬。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柠檬的维生素C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仅为22mg/100g。不能指望通过摄入柠檬来补充维C,进而实现抗氧化功效。
蜂蜜。蜂蜜的加入,是为了调节苦涩辛辣的口感。100ml的姜黄shot瓶含21%蜂蜜,21g蜂蜜约等于 20g 添加糖,逼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的每日低于 25g 标准了。
一瓶下肚,摄入的糖分已经占了建议摄入量的4/5,实在难以担当“健康饮品”的称号。
综上所述
姜黄shot瓶的形式虽新颖
但仍未脱离饮料定义
消费者不要“脑补”
更不宜“神化”其具有保健功效
要提醒的是
偶尔饮用姜黄shot瓶问题不大
长期过量饮用则容易对
血糖、牙齿和体重管理
产生负面影响
你喝过这款饮料吗?
你觉得味道如何?
最近大家都喜欢喝啥?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来源丨新闻坊、科普中国、人民网、观察者网、消费者报道、广州科普、科学辟谣
来源:新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