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重要作品领衔,佳士得秋拍亮点抢先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5 20:37 1

摘要:佳士得中国区主席杨媛草 表示:“佳士得深感荣幸获委托拍卖毕加索馆藏级力作《女子半身像》。此类大师作品始终受到全球顶级藏家的广泛青睐,在中国内地及亚洲艺术市场尤其备受推崇。”

巴勃罗·毕加索,《女子半身像》,1944年作

估价:8600万~1.06亿港元

将于9月26日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拍举槌

图片来源:佳士得

佳士得中国区主席杨媛草 表示:“ 佳士得深感荣幸获委托拍卖毕加索馆藏级力作《女子半身像》。此类大师作品始终受到全球顶级藏家的广泛青睐,在中国内地及亚洲艺术市场尤其备受推崇。”

尽管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外部挑战不断,佳士得2025年上半年依然表现稳健。其专注于高品质拍品征集和结构性增长策略,持续稳固高端市场的成交。

目前中国内地已跃升为亚太区最大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13%;东南亚、韩国、印度等地市场亦表现活跃。通过拍卖、展览、教育和文化对话等活动,佳士得构建起多层次艺术生态系统,持续增强藏家黏性和市场活力。9月底,即将开始的秋季拍卖,佳士得又将带来哪些精彩亮点?

2025年,艺术品拍卖行业逆势成为高净值人群关注的热点。佳士得(Christie’s)凭借一体化运营,从顶级拍品征集、客户服务到市场策略,进一步巩固全球领先地位。尤其在亚太地区,依托香港The Henderson总部与区域内9个分支办公室,加上完善的数字平台,为亚洲藏家直通国际交易市场铺路。

巴斯奇亚,《周六夜晚》,1984年作

成交价:1.12亿港元

上半年,佳士得持续推进拍品多元化战略,其中20及21世纪艺术板块依然领跑市场。让-米歇尔·巴斯奇亚的《周六夜晚》(Saturday Night)以1450万美元成交,成为上半年亚洲市场最贵的现当代艺术品。

35.09克拉枕形喀什米尔天然皇家蓝蓝宝石钻戒

成交价:7467.5万港元

珠宝板块同样表现抢眼,上半年全球最高成交价的十件珠宝中有九件由佳士得售出,尤以35.09克拉的克什米尔天然皇家蓝宝石戒指以950万美元成交,刷新蓝宝石单克拉拍卖纪录。

在名酿领域,中国香港知名藏家刘銮雄的名酒佳酿专场实现了 100%的“白手套”成交。

“刘銮雄显赫佳酿第三部分”

专场总成交额7280万港元

整体来看,佳士得包揽了上半年亚洲市场前十高价拍品中的七席,涵盖现当代艺术、亚洲艺术及奢侈品等多个门类,彰显出藏家对高品质艺术品的持续需求。

在亚太区市场,设计、潮流收藏、古典欧洲艺术、南亚艺术等板块同样展现出强劲增长。例如,印度艺术家马克布勒·菲达·侯赛因(Maqbool Fida Husain)的《无题》以1375万美元成交,刷新印度现代艺术拍卖纪录,受到全球瞩目。

马克布勒·菲达·侯赛因,《无题》,1954年作

成交价:1375万美元

古典欧洲艺术作为亚太区的新兴类别,通过与斯坦内茨画廊(Galerie Steinitz)合作举办的私人洽购展览,推动了该板块在本地区的成交增长,使收藏体验更场景化和更具美学深度,同时带动该门类在亚太区全球成交额同比增长21%。

“靛蓝若化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拍卖现场

向来为佳士得所擅长的中国古代瓷器和文人书画板块,今年依旧值得关注。以2025年春拍为例,“重要私人珍藏官窑青花器”专场以2100万美元、100%成交率圆满收官,不仅成为本季亚洲艺术品成交额最高的专场,更跻身佳士得历史上中国瓷器单一藏家珍藏成交额前三,彰显出高质量藏品在当下市场的坚挺需求。

同时,佳士得观察到,传统亚洲艺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藏家,春拍中27%的传统艺术买家为千禧一代及更年轻群体,充分反映出代际更替为市场带来的蓬勃活力。

2025年春拍中,新一代年轻买家持续推动着亚洲收藏市场的增长。

据佳士得统计,本季春拍中30%的买家为千禧一代或更年轻群体,较2024年春季增长了20%。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群新藏家正在快速成长,他们不仅关注价值体系和购买体验,在具备国际视野的同时,仍渴望与本地文化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爱马仕特别定制九重葛红色短吻鳄皮Quelle Idole手袋

成交价250万港元,刷新此型号的世界拍卖纪录

这一年轻化趋势为市场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机遇,也令拍卖行意识到更应关注年轻藏家群体在审美取向和购藏决策方式上的转变。

相比传统藏家,千禧一代和Z世代藏家更注重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与当代表达,倾向于选择兼具个人审美和国际认可度的作品。

季鑫,《知春》,2021年作

估价:60万~80万港元

将于9月26日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拍举槌

年轻藏家群体在决策过程中,也高度依赖数字媒体。为顺应这一趋势,佳士得通过微信、小红书、抖音和Instagram等社交平台(总粉丝量已超150万),以及线上专场、数字导览、艺术家对谈等多样形式,持续降低新一代藏家的入门门槛,助力更多年轻人走进收藏领域。

马克·夏加尔,《画家与红马》,1978年作

估价:250万~350万港元

将于9月27日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日拍举槌

为满足不同阶段藏家的多元需求,佳士得积极提供个性化的收藏建议与战略咨询,力求深入理解并全面满足不同类型藏家的多样化需求。

新晋藏家可以通过参与教育讲座、艺术活动和拍卖预展等方式,获取艺术品相关知识与市场信息;而资深藏家则可享受跨品类的私人洽购、已拓展至亚洲的艺术金融服务,以及专属的藏家活动等定制化服务。

塔玛拉·德·蓝碧嘉,《坐着的女子》,1925年作

估价:400万~600万港元

将于9月26日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拍举槌

在宏观环境持续变动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市场透明度,保持教育导向并赢得新藏家的长期信任,成为拍卖行业的关键课题。佳士得正不断加深与亚太及中国市场的联系。例如,今年与上海浦东美术馆合作举办的“奥赛美术馆馆藏展文化对谈”,正是佳士得以知识赋能、培育藏家群体的积极尝试。

草间弥生,《南瓜[TWAQN]》,2015年作

估价:2200万~3200万港元

将于9月26日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拍举槌

数字化创新亦是佳士得的核心战略之一,并持续通过优化网站与App,提升智能化服务体验。2025年春拍期间,亚洲场次直播间观众接近3000万,线上竞拍和参与度持续提升。

作为NFT及新兴数字艺术领域的先行者,佳士得持续探索合规、安全与艺术价值的平衡。佳士得与数字原生艺术家、区块链认证平台开展合作,推动藏家理解新媒介作品的收藏逻辑,促进传统艺术市场与新兴业态的融合。其中以球星梅西为主题的数字艺术品《A GOAL IN LIFE》在纽约以187万美元成交。

佳士得认为,艺术市场的各方参与者应共同推动更具包容性、教育性和跨文化交流的收藏生态系统。对藏家而言,关注作品的文化意义、学术价值及市场可持续性,将有助于建立更健康、理性和长远的收藏体系。

佳士得亚太区总部 The Henderson

展望今年9月底举槌的秋季拍卖, 佳士得将迎来迁入The Henderson总部一周年的重要时刻,将重磅呈献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亚洲艺术和雅逸精品三大拍卖周。

亚洲顶级官窑瓷器区百龄珍藏、刘銮雄葡萄酒藏品等重磅专场亦将悉数亮相的同时,更多博物馆藏级预展、文化沙龙和私人洽购项目也将在亚洲多地同步展开,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为藏家带来全方位、多元化的收藏体验。

著名瓷器收藏家区百龄先生与其珍藏,约1982-1983年

值得关注的是,佳士得香港将在10月亚洲艺术周期间,重磅推出“区百龄珍藏第二部分”专场拍卖,延续2024年首场拍卖100%成交的辉煌佳绩。

此次拍卖将再次呈献已故香港著名藏家区百龄先生(1928—2019)逾半世纪的心血珍藏,涵盖宋、元、明、清顶级瓷器。本次专场的回归,不仅再次聚焦区氏珍藏瓷器的艺术价值,而且印证了佳士得作为亚洲艺术及珍藏拍卖平台的行业领导地位。

赵无极,《17.3.63》,布面油彩,1963年作

估价:7000万~9000万港元

将于9月26日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拍举槌

在现当代艺术方面,艺术家赵无极的巨作《17.3.63》将于9月26日亮相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间拍场。

这件创作于赵无极“狂草时期”的巅峰之作,以罕见鲜红色为主调,气势磅礴,完美展现了艺术家融合中西美学的标志性风格——既有传统草书的动感笔触,也兼具西方绘画的明丽色彩。

赵无极,《17.3.63》,布面油彩

1963年作,作品局部

该作曾于1965年在德国埃森福克旺美术馆(Museum Folkwang)“赵无极回顾展”中展出,堪称博物馆级杰作。20世纪60年代,赵无极以鲜红色调创作的同类尺幅作品仅存19幅,其中8幅(包括本作)从未现身拍场,因而显得尤为珍罕。

佳士得亚洲区主席程寿康如此说:“我们深感荣幸能够见证赵无极巨作《17.3.63》首登拍场。这幅现代巨匠的经典之作来自艺术家最受追捧的时期,将凭借其巅峰水准吸引全球艺术藏家的高度关注。此作见证了赵无极融贯东西美学的标志性风格,既有中国草书的刚劲狂野笔触,亦有西方绘画的丰富鲜艳色彩。佳士得在秋季晚拍中重磅推出此作,将延续我们在20世纪艺术市场中毋庸置疑的领军地位。”

约瑟夫·威廉·透纳,《牛津郡布莱尼姆宫及大桥》

估价:250万~350万港元

将于9月26日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拍举槌

另外在亚太区尚属新兴的古典艺术方面,今年适逢英国艺术家约瑟夫·威廉·透纳诞辰250周年,一系列展览和活动于英国及世界各地举办;佳士得香港亦将于9月底举行的二十世纪日拍上,首次在亚洲呈现透纳作品——《牛津郡布莱尼姆宫及大桥》。

大卫·霍克尼,《圆桌对话》,1988年作

估价:4000万~6000万港元

将于9月26日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拍举槌

即将到来的佳士得香港秋拍,还将重磅呈现两件大卫·霍克尼令人瞩目的重要作品:《圆桌对话》(Table with Conversation)与《第十二幅“非常新”系列绘画》(The Twelfth V.N. Paintings)。

大卫·霍克尼,《圆桌对话》,1988年作

估价:4000万~6000万港元

将于9月26日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拍举槌

这两件杰作虽分别出自大卫·霍克尼的不同系列,却同样深刻体现了霍克尼对“观看之道”的持续探索与突破。无论是色彩运用、构图方式,还是空间感的重塑,皆展现出艺术家对视觉语言的非凡掌控与创新精神。

巴勃罗·毕加索,《女子半身像》,1944年作

估价:8600万~1.06亿港元

将于9月26日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拍举槌

本次秋拍,万众瞩目的巴勃罗·毕加索作品将领衔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间拍卖。画中主角为风格前卫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摄影师兼毕加索战时的情人及灵感缪斯朵拉·玛尔(Dora Maar),她头戴极富个人特色的帽饰,以标志性的深邃眼眸直视观者。

玛尔是毕加索的重要灵感来源,启发了他丰富而多产的艺术生涯中许多最精彩绝伦、大胆破格的肖像作品。包括现藏于伦敦泰特美术馆的名作《哭泣的女人》。

佳士得中国区主席杨媛草在上海预展现场

本次上拍的《女子半身像》阔别拍场逾25载后再度亮相,为近年拍卖市场上尺幅最大、画面最精湛的玛尔肖像之一。

佳士得中国区主席杨媛草表示:“佳士得深感荣幸获委托拍卖毕加索馆藏级力作《女子半身像》。此类大师作品始终受到全球顶级藏家的广泛青睐,在中国内地及亚洲艺术市场尤其备受推崇。此次该作领衔香港秋季现当代艺术拍卖,既体现了市场对欧美现当代杰作的持续热情,也反映出佳士得在区域市场上的领导地位。我们期待与全球藏家共赴此次盛会,同瞻经典之作。”

巴勃罗·毕加索,《阅读(玛丽·特雷兹)》,1932年作

估价待公布

将于11月纽约佳士得

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拍举槌

现当代大师作品持续受到全球艺术市场及高净值藏家的关注。在纽约佳士得11月即将举行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拍卖中,来自帕特里夏·G·罗斯·韦斯和罗伯特·F·韦斯(Patricia G. Ross Weis and Robert F.)伉俪珍藏的多件现代主义作品即将上拍。

马克·罗斯科,《No.31 黄色条纹》,1958年作

估价待公布

将于11月纽约佳士得

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拍举槌

在过去的50多年里,他们共同组建了一个不仅反映现代主义发展历程,同时也见证他们共同生活的艺术收藏。在对知识的热情与严谨的思考指引下,他们搜集了包括罗斯科、毕加索、马蒂斯、蒙德里安和米罗等二十世纪艺术巨匠的杰作。

亨利·马蒂斯,《花束前的人像》,1937年作

估价待公布

将于11月纽约佳士得

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拍举槌

这一收藏呈现出丰富的对话——藏品跨越艺术流派、跨越大洲、跨越时空。这对收藏家夫妇的艺术珍藏,不仅是他们一生精神探索的结晶,更是一份不朽的艺术遗产。今年11月,这一珍贵收藏将在纽约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拍卖中呈现,不容错过。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收藏/拍卖》杂志独家稿件

原文刊载于《收藏/拍卖》2025年秋季刊

标题《顶级拍品、文化交流与市场创新:佳士得2025年春拍回顾与秋拍前瞻》

作者:缪淼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收藏·拍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