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5日,第八届浙江慈善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颁发第八届“浙江慈善奖”,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嘉兴红船党员志愿服务队获颁“浙江慈善奖”志愿服务奖项,是国网浙江电力系统唯一获奖团体。
9月5日,第八届浙江慈善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颁发第八届“浙江慈善奖”,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嘉兴红船党员志愿服务队获颁“浙江慈善奖”志愿服务奖项,是国网浙江电力系统唯一获奖团体。
嘉兴红船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陆卫东作为代表参加颁奖仪式丨嘉兴公司 提供
“浙江慈善奖”是浙江省公益慈善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每三年举办一次,评委由省级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学术机构、新闻媒体等机构的代表和专家及热心慈善事业的个人组成,需经过专家评委评审、网络公众投票、社会公示等评选程序,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本届“浙江慈善奖”设置了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慈善楷模奖、个人捐赠奖、机构捐赠奖、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志愿服务奖、乡村振兴奖共7类奖项,表彰名额总数共132个。
2005年,“红船精神”被首次提出,2年后,10名产业工人在嘉兴红船旁宣誓成立了全国首支以“红船”命名的党员志愿服务队。
十八载风雨兼程,嘉兴红船党员志愿服务队始终铭记“当好电力先行官、架起党群连心桥”,首创“服务零距离”和“爱心服务卡”,坚持24小时服务“在线”,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超37823小时,参与志愿服务人次达2.5万,捐赠捐物超400万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嘉兴红船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慈善故事~
光明暖巢
是一盏灯,也是一种温暖
2025年春分时节,嘉兴红船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们拎着工具包,熟门熟路地走进南湖区文星社区赵春兰老人的家中:“赵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的灯有问题吗?”队员们一边笑着打招呼,一边拿出万用表,仔细检查起屋里的线路和照明设备。
老人与队员的缘分,始于2007年5月的一通求助电话。“你们能不能帮我来看看楼道灯?晚上出门,楼道里太暗,我摔了好几次……”当时,嘉兴很多老旧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楼道灯损坏后无人维修,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队员们就用利用业余时间,自掏腰包为老人居住单元的楼道安装了电线、声控开关和灯泡。
这样的求助并不少见,服务队启动“点亮黑楼道”公益志愿行动,专门破解独居老人面临的“黑楼道”困境。
随着接触越来越多,队员们发现除了“黑楼道”问题,老人们还饱受室内线路老化、心灵孤独困扰。2021年,“光明暖巢”项目应时而生。队员每月上门,不仅查线路、换照明设备,还陪老人聊天,手把手教他们用智能手机。南湖社区党委书记袁芳称赞:“常常能在社区看到他们为民服务的身影,特别负责。”
嘉兴红船党员志愿服务队来到电子社区开展“光明暖巢”志愿服务丨倪圆圆 摄
时光流转,服务队的公益脚步从未停歇。而后,服务队又在嘉兴建设街道推出了“前哨探头”计划,为2146户特殊家庭加装智能开关与用电异常预警系统——老人家中用电一旦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报警,队员们能第一时间上门排查。
从修楼道灯到智慧守护,服务在升级,初心始终未变。从2007年至今,服务队队员们时常自发捐款,并向爱心企业、红十字会等募集善款30万元,累计点亮7300个黑楼道、安装1万余个智能插座、服务306户487位失独老人,并与35位失独老人长期结对。
山海相连
是一份奖学金,也是一次远方的牵挂
“我会勤奋学习,努力考上心仪的大学,努力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2024年12月,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操场上,彭措东周捧着“红船成长奖学金”证书,眼神明亮。
嘉兴红船党员志愿服务队给唐克学校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丨倪圆圆 摄
这份跨越距2000多公里的温暖,源于嘉兴南湖区与若尔盖县的对口支援情谊。2021年底,服务队队长陆卫东在唐克学校开展志愿活动中发现,学校澡堂无法加热洗澡水,孩子们洗澡成了难题。2023年6月,服务队在若尔盖县发起了“澡堂革命”志愿服务项目,帮助学校建立了光伏澡堂,圆了1400多位孩子的“洗澡梦”。
但在陆卫东看来,对孩子们的关怀不止于生活冷暖。“让他们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更广阔的未来,才是更重要的事。”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毅然捐出自己“浙江省道德模范”的10万元个人奖励,成立“红船成长奖学金”,专门用来奖励全县每年一至八年级统考中的优秀学生,以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嘉兴红船党员志愿服务队来到若尔盖唐克学校与学生交流丨汪励雯 摄
不仅如此,服务队还联手爱心企业,向麦溪乡中心学校捐赠价值10万元的羽绒服、1万元的冬袜,与48名困难学生结对,每年定向资助3000元生活费。同时,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展“重走一大路”研学游,为400余名偏远地区孩子点亮了走出大山的梦想。
爱心帮扶,从不限山海与日月。在新疆,服务队向伊西哈拉镇中心小学捐赠28.78万元,用于购买295张桌子、536把椅子、50台电脑,改善学校教育基础设施。服务队还号召队员们、爱心个人,在伊西哈拉镇开展“嘉兴永明林”认植共捐公益活动,助力当地果农增收致富。
回顾十八年历程,服务队的慈善项目遍地开花。2013年,启动“时光剪切师”项目,截至目前,已在浙、川、藏等地136个村庄为4万余名老人拍摄照片超5万张;2020年,在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设立代币超市,每年捐助2万元购买生活用品,帮助特殊儿童拥抱社会;2025年启动的“光明伴影”活动,让视障朋友们欣赏电影真实场景。他们以行动传递红船精神,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大地,让跨越山海的温暖持续生长。
嘉兴红船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代币爱心超市”公益项目丨倪圆圆 摄
慈善不是一个人做很多
而是很多人都做一点点
为了让善意更有方向、帮扶更有力量,服务队在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设立“红船爱心基金”,累计捐款捐物超400万元,聚焦民生需求,常态化地开展志愿服务项目50余个。
服务队深知,慈善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都做一点点。他们搭建起“爱心朋友圈”,将50余个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与爱心企业紧密联结,形成覆盖5000余人的资源网络,靠集体力量让每个项目持续运转。
“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有为”,这不仅是口号,更是实际行动。
今年8月19日,服务队队员来到新丰镇金章村开展“周五理发室”项目义剪志愿者培训活动,手把手传授村内志愿者理发技能。队员们握着志愿者的手,从握剪姿势教起,一步步演示如何修剪刘海、梳理发型,“以后咱们村里老人理发,我们自己就能帮上忙。”志愿者们的笑容里满是期待。
嘉兴红船党员志愿服务队来到南湖天地开展爱心义剪和公益拍照活动丨蔡世琦 摄
而“红船・光明学堂”的培训更加常态,每年培育1000余人次志愿者;他们还把“志愿文化”送进校园,在若尔盖草原组建5支“小小红船服务队”,孩子们戴志愿者袖章帮邻里传递物资,让善意在童年发芽。
为了让服务更贴近居民,服务队在全市建起49个“红船・光明驿站”。这些驿站既是“便民服务点”,更是“志愿接力站”。队员们会在这里帮老人查电路、防隐患,教大家学习用电知识;更重要的是,驿站为村民理发师、社区能手等“身边志愿者”提供了服务平台,让每个人的微小善意都能就近发挥作用,真正实现“处处有可为”。
从爱心捐款汇入基金,到服务走进街巷村社;从个人善意萌芽,到众人温暖接力;从培育志愿者到搭建驿站,这支服务队始终怀善意前行。那些被温暖的人、被点亮的瞬间,正化作新力量,让慈善火焰越烧越旺,让志愿光芒照亮更多角落。
供稿:嘉兴公司 龚以帅 倪圆圆 朱霁丹
编辑:朱斐白
校对:项丹
来源:国网浙江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