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意思的是,就在咱们阅兵彩排的照片刚在网上被“偷跑”出来,引爆全球关注后的第五天,美国一家叫GE的公司就慌慌张张地宣布,他们的YFQ-44A完成了首飞。
当电视里,威武的战机编队划过天际,轰鸣声震彻云霄,伴随着那一声声“敬礼!”,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但您有没有想过,在这些“钢铁雄鹰”身边,还有一群“小精灵”正在悄然改变着未来的空战规则?
没错,我说的是无人僚机。中国这次在阅兵式上的惊艳亮相,直接把世界军事搅得天翻地覆!
您可能要问了,无人僚机这概念不新鲜啊,美国不是早就提出来了吗?
是啊,早在大约十年前,美国就提出了“忠诚僚机”和“协同作战无人机”这些高大上的概念。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科幻?
当时,美国人嘴里的YFQ-42A、YFQ-44A等等,那都是未来空战的“明星选手”,听起来仿佛明天就能上战场。
可谁曾想,时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所谓的“明星”还在他们自己的实验室里“画大饼”,顶多也就是偶尔飞一飞,给大家看看PPT。
有意思的是,就在咱们阅兵彩排的照片刚在网上被“偷跑”出来,引爆全球关注后的第五天,美国一家叫GE的公司就慌慌张张地宣布,他们的YFQ-44A完成了首飞。
那架势,活像是小孩子在跟人炫耀:“我也有!我也有!”可懂行的都知道,这不过是想抢个“全球首发”的名头,遮掩住他们实际上已经落后的窘境。
说白了,你PPT上画得再漂亮,不如我实打实地飞给你看!
咱们的无人僚机,那可是真家伙,已经实实在在服役的“狠角色”。它跟那些只存在于概念里的模型完全不一样。不信?咱们来个“空对空”的直接对比。
您要是仔细瞧瞧咱们的无人僚机,就会发现它的造型跟美国之前公布的、后来又被放弃的第六代战斗机设计方案NGAD有几分神似。
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意思?就好比一场考试,美国人把草稿纸交上去了,上面涂涂改改,还说这是未来的蓝图。
而咱们呢,直接把一份标准的、完美的答卷摆在了桌上。这可不是巧合,这体现的是咱们在航空设计理念和工程实现能力上的差距,简直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高下立判”。
再看看性能,美国现在飞来飞去的XQ-58“女武神”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不到2.9吨,机翼又长又直,看着就像个马拉松运动员,似乎能飞很远,但您仔细琢磨琢磨,一个“长跑健将”能是“短跑爆发王”吗?
它的载荷能力和机动性,那可真是“一言难尽”。说白了,它更适合长途奔袭,搞搞侦察啥的,真要是上了对抗性强的空战,那简直就是活靶子。
而咱们的无人僚机呢?那可是个“全能型选手”。它的模样更接近传统战斗机,速度快、机动性好,那是它的“拿手好戏”。
咱们的歼-20S“威龙”(要知道这可是全球首款双座型五代机!)开启超音速巡航模式,那速度有多快,您想想都心潮澎湃吧?可咱们的无人僚机就能紧紧跟上,不带拖后腿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它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要与顶尖有人机协同作战,它的速度和敏捷,足以应对未来空战的各种高难度动作。这就像是高手过招,搭档不仅要跟得上节奏,更要能神同步,才能打出漂亮的组合拳。
说到组合拳,这才是真正的“大招”!歼-20S和无人僚机这对“黄金搭档”,彻底改写了空战的定义。
您可能想问,歼-20S有了后座飞行员,那他干嘛呢?您可别小瞧这个后座,他可不是去“蹭座”的,他更像是空中战场的“总指挥”,专门负责指挥调度无人僚机,协同作战。
想象一下未来空战的场景:“1+N”的战队模式,一架歼-20S带着N架无人僚机,就像一群“狼”在捕食。
无人僚机可以冲在最前面,当歼-20S的“眼睛”,进行高危侦察,它被击落了,咱们的飞行员安然无恙;它们可以在瞬间抢占有利位置,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包围敌人;甚至能当个“诱饵”,把敌方战机骗到咱们的“口袋”里。
更绝的是,这些无人僚机可不仅仅是“打手”那么简单。它们能利用先进的“网络化作战”系统,变身成移动的导弹发射平台,或者精准的目标指引员。
传统空战“你来我往、一对一单挑”的模式,在它们面前简直成了“老古董”。未来,空战将是体系对抗,是信息战、决策战,而无人僚机正是这个体系里的关键一环。
别以为它们只会在天上飞,在对地、对海打击方面,无人僚机同样是“大功臣”。咱们的歼-20、歼-35这些第五代隐身战机,为了保持隐身性能,内置弹舱带的武器数量是有限的。
这就像是个“武林高手”,自身武艺高强,但随身带的暗器不多。有了无人僚机这些“小弟”帮忙,每架无人僚机都能携带精确制导武器,既不增加有人战机的风险,又能极大扩展火力覆盖范围。
遇到那些被重重保护的“硬骨头”目标,比如敌方的防空阵地,咱们完全可以先让无人僚机冲上去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给后面的有人机扫清障碍。
这样一来,既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飞行员的伤亡,又能保证火力的持续输出。这简直就是把“风险”外包出去,把“效率”最大化!
在看不见的战场,电子战领域,无人僚机同样是把“好手”。它们动力足、隐身好,能深入敌方防空网络,就像“幽灵”一样穿梭其中,干扰敌方的通信,收集重要的情报,让敌人的指挥系统“抓瞎”。你想啊,你的眼睛看不见了,耳朵也听不见了,这仗还怎么打?
甚至,未来如果部署到076型两栖攻击舰上,在两栖登陆作战时,无人僚机还能给登陆部队提供强大的空中支援,它们可以提前清除威胁,开辟“安全通道”,真正实现海空联合作战的立体化打击。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作战理念的全新升级。
更让人振奋的是,咱们这套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体系,眼光放得不是一般的长远。您看,现在已经曝光的下一代歼-36战斗机,从一开始就是双座型设计。
这说明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信息化和协同作战将是空战的绝对主流,无人僚机将深度融入到整个作战体系中去。这不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
回顾这些年,美国人忙着提出各种概念,忙着在PPT上画出一幅又一幅宏伟蓝图。而我们呢?咱们是埋头苦干,把那些“概念”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
当美国的第六代战机还在“纸上谈兵”,双座五代机也停留在“口头承诺”阶段,就算他们再着急忙慌地让新的无人机首飞,也难以改变我们已经领先一步的现状。
来源:奇闻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