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家宴”因具有“人员杂、环节多、风险高”的特点,逐渐成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关切领域。今年以来,浙江省舟山市市场监管局六横分局通过“出台一项制度规范、锁定两类关键主体、推进三大维度升级”的“1+2+3”模式着力构建食品安全保障网络。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现场
“农村家宴”因具有“人员杂、环节多、风险高”的特点,逐渐成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关切领域。今年以来,浙江省舟山市市场监管局六横分局通过“出台一项制度规范、锁定两类关键主体、推进三大维度升级”的“1+2+3”模式着力构建食品安全保障网络。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现场指导16次,保障群众就餐安全7290人次,持续巩固食品安全“零事故”、风险防控“零漏洞”的坚实成果。
“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具备‘人熟、地熟、情况熟’独特优势,我们借助这类优势开展‘面对面’交流,并结合历年监管情况,梳理当前农村集体聚餐中可能存在的高频风险与尚未覆盖的监管盲区。”六横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该局联合六横食安办制定《六横农村集体聚餐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对农村集体聚餐的适用范围、选址要求、场地布局、菜单制定、原材料的采购、存储以及食品留样等方面作出清晰、细致的界定,夯实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基础。
聚焦农村家宴举办者、承办者,该局严格落实“双报备”(即举办者向本村(社区)报备,承办者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备)工作制度,要求提前报备聚餐时间、地点、餐次、人数等信息,规范填写《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登记表》等材料,确保具体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到位。此外,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向两类责任主体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突出食材储存、生熟食品分离等关键操作要点宣教,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此外,该局根据聚餐人员数量实行差异化监管,对200人以下集体聚餐,采用“协管员现场评估+监管人员随机抽查”的模式,对200人以上集体聚餐,由监管人员提前介入,加大对凉菜制作、食品留样等重点环节的检查力度,实现监管模式升级;积极引导家宴服务人员通过注册或加入专业化服务单位等方式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目前已培育规范化服务单位2家,实现家宴服务由分散个人向规范组织的升级;重点提升1家家宴中心,通过引入色标管理、菜单公示等手段,实现家宴管理向示范化、透明化升级。(陈明珠 林文杰)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